为人父母的神圣任务,是重新定义孩子的行为。
把那些为了对抗我们控制的攻击性行为,视为孩子的自我保护;
把说谎视为对抗我们严厉管教的反应;
把愤怒视为对抗我们断开连接的积极性反抗;
把挑衅视为对抗我们阻力的防护屏障;
把焦虑视为回避我们批评的自然反应;
把分心视为我们内心混乱的真实反映;
把悲伤视为我们自卑的标志。
一旦我们将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视为我们自身觉醒的动力,就免除了孩子必须自我修正的负担。
反过来,孩子的行为也会触发我们开始转变。
如此一来……
我们的情感将会变得完整,
并且也能放孩子自由。
️《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英)黛安-仑曼斯
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我会先蹲下,再温柔地诉说;
我会多将拇指竖起,少用食指指点;
我会拿出更多微笑给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我会少用眼睛看分数表;
多用眼睛看优点;
我会注意少一点责备,而去多一点关心;
我会将板着的脸收藏,而成为孩子的玩伴;
跟着孩子一起跑原野去看星星;
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我会早早地将他推出门……
尽管我很心疼;
我会多拥抱,少搀扶;
我不再追求对权力的爱;
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如果……如果,
已经没有如果我不再后悔过往行动,
从当下开始!
三不≠躺平
三不≠躺平,正如:不打战 ≠不练兵一样。
三不在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以后,父母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在遵循无求不扰,有求必应(回应而非答应)的同时,我们对孩子放手了。
似乎可以无所事事了,但这是不对的。如果不练兵,必然会打战,打战时必然被灭掉,所以我们要做下面的功课::
1、修炼自己觉察、处理情绪的能力;
2、修炼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提高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
3、提高自己挣钱的能力;
4、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格局。
这些够我们忙活了,自然,注意力不会再24小时挂在孩子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忙”了,更正能量了,对孩子一定有积极正向的带动作用。而我们的生活、格局也必然上一个大台阶。完成传说中的:“孩子是来渡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