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某个群里,发现一个和自己一样践行某本书的群友。
曾经在初期给到我一个模板,也提醒了我哪里可以优点的点。
看书发现确实是那样的,表示感谢后,两次都是当天就用上了模板和进行了优化。
但,今天却以自己的标准来强求我也那么去做。
在我将书里原文拍照发群进行反驳后,便弃争论点不谈,开始论资排辈加上升到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2231/21ff23900fa459b2.jpg)
2
这种“抛开事实不谈,你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吗?”的操作,属实是让人迷惑。
但,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
一些职场中的老油条,将资质作为压迫新人的鸡毛令箭。口头禅有:“我干了几年?你干了几年?”“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听我的,准没错,我都是这么做的!”可以给建议,但请不要下命令,尤其是很多人实际上并无下发指令的权利。
-
一些大学生也染上了这样的瘾,比如之前新闻报告出的查寝学姐们。
-
一些父母以“为你好”“你有多少见识”等理由,想在思想上“操控”子女。
-
……
3
遇到这种人,我感到的不是生气,而是可悲。
可悲源自我的一些猜测——
(防杠说明:猜测!)
-
他可能意识不到或不想承认自己犯了错。
-
他可能还没找到合适的情绪疏导方式。
-
他可能将自己的经验织成一个信息茧房。
可悲之后,我马上给了自己一些提醒——
-
不要好为人师。
-
公开发言要谨慎。
-
不要在情绪上头时和人沟通。
原因很简单:我不想成为这样的 人。
如果你发现我犯了以上某个点,请及时提醒我。
最后想说一点:创作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能让生活的很多意外都变成 happy accident。
祝:
即使遇到意外,
也能发现价值。
——End
这是王斌第 3 次日更的第 2 天。
643 字,25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