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观课记| 老师,要拥有指月之手

观课记| 老师,要拥有指月之手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22:27 被阅读0次

    今天在汤阴一中参加观评课,共有五位老师授课,第一节《紫藤萝瀑布》,第二节苏轼三首诗组文阅读,第三节《大自然的语言》和《看云识天气》,第四节组文阅读,第五节作文教学。学生很优秀,撑起了课堂的精彩,老师略有逊色,其实他们很敬业,主要还是观念、视野,观念一变天地宽!

    引发我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1.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哪个重要?

    老师过多地在事实性知识上面打转转,而忽略了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对程序性知识的流程推演。

    2课堂如何走向深入?

    比如托物言志,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托物言志,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如何进行托物言志,学生要写好托物言志难在哪里?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办?物和志之间是什么关系?

    物是情感的载体,物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借助独特的情感来表达独特的情感。

    比如如何概括,概括在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中提到了6次,如何概括,学生平常为啥不会概括?概括不得分原因何在?

    如何探究情感呢?老师总说抓关键句,什么是关键句,记叙文、说明文和古诗文中关键句是不一样的,或者有些许相同的部分。

    如何整合呢?整合既有教材内的整合,同册书、跨册书的整合,也有主题引领的纵深开发,更有跨学科整合。比如古文的整合就可以通过同一手法、同一风格、同一主题、同一主题、同一情感、同一时期,同一人不同时期等,要同种找异,异中寻同。

    3.如何变教为学呢?

    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要有充分发语言实践活动中,把关注教学的活动,改为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学。

    课堂上不是要研究青椒、研究肉丝,而是要让学生去炒,炒的过程中可能就有很多种青椒炒肉丝的味道。

    4.如何进行情境下的任务群设计呢?

    还是以苏轼的三首诗为例:

    情境:张艺谋的《满江红》传到国外后,一个外国小伙子汤姆来到汤阴拜谒岳飞,并背过了他的《满江红》,老师们觉得宋词有很多好的可以推荐,语文组老师准备开展“云中我荐锦诗文”活动,最后整理成册出一本文集。

    活动一:品苏轼之个性。这三首诗能否体现苏轼独特的个性,请同学们梳理并品一品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

    活动二:理情感之方法。老外不理解诗文的情感,他把诗文发在朋友圈求助,请你在朋友圈回复他了解诗文情感的方法。

    活动三:探群文之异同。老外觉得三首诗写得差不多,他只想选一首,请你帮他探究三首诗的异同点。(可从内容、情感、解耦中任选一、二点)

    活动四:荐宋词之璀璨。同学们觉得有很多好诗词可以推荐给汤姆,老师让同学们以朗读加赏析的方法,通过微视频给汤姆,你准备选哪些诗词呢?

    5.大单元教学如何推进?

    1)改变观念,勇敢探索。

    2)缓步慢速,先从一课的任务群设计开始,真正发现并探究一些真问题。

    3)进行微课和单元设计案例比赛,进行案例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4)要明白底层逻辑,要把课标读好,读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记| 老师,要拥有指月之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pp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