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心中欣喜万分,不是因为书是免费得到的,而是因为作者亲笔的签名在上面,没想到因为作为朱晓平老师的忠实粉丝,分享《微教育》而得到胡老师的奖励,真是应了胡老师说的话,功不唐捐,真的没想过会有亲笔签名,这是生平第一次,太激动了。
翻看书,从序言到目录,每一个行字都觉得弥足珍贵。看到作者对青少年品格教育的思考,让我想到自己曾读过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品格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而我觉得关心也是品格的一种。但是至于品格的定义如何,我觉得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修为。现实的世界真的让人时而心酸时而幸福。
在我的班级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学校要召开防溺水家长会,要求家长按时参加,因为分批进行,原定我们班下午一点半开始,家长陆陆续续到来,在会议开始之前,基本上都已到齐,学生与家长相伴而坐,有一个男生自己独坐,开始时他有些不安,老师安慰他,直到结束,家长也没来,他失望的回到教室趴在桌子上,谁也不理睬。接下来正常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头发已花白,戴着一个草帽,身上的衣服朴素却干净。她在门口晃了晃我走出去,与她对话,从对话中得知她是那男孩儿的奶奶,我让她进教室与孙子说话,可是那男孩儿趴在桌子上依然一动不动,奶奶叫了是几声,我也叫,仍旧没回应。课还得继续,我安慰奶奶先在办公室等着他,看着眼睛湿润的奶奶我心里很是难受,可是这男孩儿还是如此。课结束了,可是我却发现七年级的孩子品格教育才刚刚开始,最简单的尊老爱幼都不会。
之前我对品格的考虑的太狭隘,从作者解读九位名人背后的品格,才发现,原来热爱学习,不惧失败,心怀天下,身残志坚等等,都属于品格,但是这些优秀的品格该如何培养,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言传和身教?我们可能知道一些品格身上却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正如教师总是把分享合作挂在嘴边,常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了无私心,动机至善?看到作者给出的播下品格的48颗种子,渐渐的我不迷茫了。因为品格教育是教育者的修行,教师更需要不断的让自己成长。通过阅读给自己赋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为。
最后作者又答品格修炼20问,这都是当下学生,教师存在问题。一个答问不想学习,提不起兴趣该怎么办?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关注。读后才发现,原来教育不是指责,压迫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而是主动的学习。朱老师提到要让学生有动力,可以从小步精进,知足常乐中修行,不苛求自己。也可以体味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抱团成长。更提到让学生拥抱一个梦想,让学习与梦想之间产生关系。听唐校谈话中,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往往是对未来很迷茫,就像朱老师提到家庭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对人的影响很大。有些学生的家长是务农,没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学生对职业了解不深,就像科学家,发明家,对他们来说太遥远,渐渐的学生厌倦了只看分数的学习。
我们应该试着与学生产生一种链接,让他们体味到咱们对其的关心,让他们了解职业,拥抱梦想,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否链接成功,是我们对品质的一种修行,生活处处是教育,只要用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改变,会影响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