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当歌读书
提案故事---开渠引水惠民生

提案故事---开渠引水惠民生

作者: 倚新虎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09:43 被阅读0次
提案者简介

李紫柏(1903--1970),富平县淡村镇人。1925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职业学校,1933年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富平县第一高等小学、孙蔚如将军创办的长安县豁口私立慈惠小学、富平县都村小学任校长。在家乡创办禾嘉原小学,并担任董事长兼校长。先生在国民政府及教育界任职多年,他利用合法身份,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建国后,任富平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1970年夏,在石川河修筑牛村公路大桥时,不幸遭遇洪水遇难,终年六十八岁。

       李紫柏先生的家乡淡村镇禾嘉原村,地处石川河西。这里自古干旱少雨,广种薄收,农业生产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当地农民生活十分艰难困苦。他出身农家,饱受其苦,又亲身经历了“民国十八年年馑”那样惨烈的三年大旱所造成的大饥荒。据《富平县志》记载:当年,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百姓食草根树皮,饿死4000余人,外逃8000余人,史称“十八年年馑”。

梦寐以求

       为了彻底改变石川河西部包括洪水、觅子和淡村地区的干旱局面,让家乡父老乡亲增产增收,能过上好日子,成为李紫柏先生梦寐以求的心愿。他早就暗自下定决心,试图凭借自己的地位、声望和人脉关系,为家兴开渠道、兴水利、溉农田、惠民生。但由于多年来先生从政从教,远离家乡,这一夙愿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45年先生弃教归田之后,他才有机会着手将其付诸实施。

下面两个小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李紫柏先生当年决心开渠兴水,改变家乡干旱现状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个故事是改村名。传说禾嘉原本叫做“秋家原”,因秋姓为主而得其名。秋家在明代出了一位官吏,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得罪了当朝皇帝。朝廷给了一个颇为罕见的处罚方式“劈姓”,即不准姓秋,改姓为“火”。从此,秋家原就变成了“火家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到了民国时期,作为文化人的李紫柏先生,一眼看出村名中的弊端。本来就是旱原,十分缺水,再加上火,岂不更为糟糕?于是便与村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商议更改村名。他提议将火家原改为禾嘉原,不仅寓意很好,而且同音不同义,也不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从此,禾嘉原这个美好的村名一直延袭至今。

       第二个故事是对对联。有一次,富平辛亥革命元老之一的线润民先生与李紫柏先生在一起吃饭。席间,两位先生兴致勃勃,相谈甚欢。后来,聊到了开凿富惠渠这个话题,遂以此为题,即兴应答对联。线出上联:“富惠渠开,愿遇太公常钓鲤”,李答下联:“青岗色变,幸逢老子再骑牛”。由此,不仅可以看出两位文化名人的文化积淀与古风雅趣,亦可看出他们对于开凿富惠渠的决心之大、期盼之切。

壮志难酬

       禾嘉原地处淡村镇最北端,是典型的黄土台原区。南与淡村镇境内的蟠龙原、淡村原、荆山原依次衔接,北与来自耀州经由洪水、觅子地区的青岗岭接壤。境内虽有石川河、赵氏河穿境而过,但由于原高河低,没有相应的水利设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两河水白白东流去而无法取水溉田。于是,这里便成了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千年旱原。

       1945年,李紫柏先生便与齐裕森商议开凿富惠渠,由石川河上游的岔口村筑堰引水一事。两位好友不谋而合,很快达成共识。齐裕森是中共地下党员,又是时任信立乡(觅子乡)乡长,在当地颇具声望。接下来便迅速进入开凿富惠渠(即现今的西干渠)的筹备工作。首先成立了富惠渠开凿促进委员会,齐任主任,李任副主任,受益各村均选派二人担任委员,在觅子明道小学设址办公。翌年(1946)夏季,李紫柏先生专程赴西安聘请水利设计专家王某等六人组成的水利勘测设计队来富平实地测绘,吃住招待一切费用全由自己家中承担。

       在当时的旧中国,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兴修水利谈何容易!开渠引水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其一,旧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对兴修水利阻力很大。只要有一家不同意出地,就会形成“梗阻”。为了打开局面,先生首先从自家田地开刀。修渠画线时,曾有人对设计师王某说: “占李先生家地太多,能不能绕一下?”先生坚决不同意,说:“测到哪里,就在哪里画线。不从咱头上开刀,这渠一辈子也修不成!”在先生的带动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西干渠工程的全部测绘任务。其二,盘根错节的封建势力的阻挠。上游有一些土豪劣绅,由于开渠会影响自家的经济利益,便或明或暗使出各种招数予以干扰、阻挠和破坏,甚至扬言要“打死李紫柏”,企图威胁先生放弃开渠计划。面对种种干扰破坏甚至生命危胁,他仍然雄心不减,上下奔波,筹划开渠事宜。一些好心人曾劝告先生不要出风头冒险,他听罢哈哈一笑:“兴修水利,是造福后代的大事。为开富惠渠而死,死而无怨!” 其三,人力和财力上的困难。没有钱,修渠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生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筹措资金,并发动沿线的富家大户捐款。1947年,先生又亲自去西安“华洋义赈会”领取捐款四千块大洋,受益各村按地亩投资、投工,工程全面展开。

       不幸的是,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情势下,中共地下党员齐裕森被当局逮捕押解西安,工程被迫中途停止。虽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富惠渠(现西干渠)在解放前没有完全修通,宏图未展,壮志难酬,但富惠渠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为尔后西干渠工程的全面贯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先生兴修水利、造福桑梓的精神,在家乡广为传颂。

热诚建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李紫柏先生任富平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在担任县政协委员期间,先生为家乡兴水溉田的愿望更加迫切。他坚信,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虽然在旧社会没有办成,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一定能够办成。于是,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次徒步沿渠岸北上实地勘测,倾听民意,收集数据,并撰写提交了《关于“富惠渠”灌溉农田的提案》。

       提案的基本内容是,富平县石川河以西的淡村、都村一带,原来准备开凿富惠渠。建议县上现在可以重新进行测量,并发动群众创办,以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富惠渠开通之后,从石川河上游的洪水乡(即现今的梅坪镇)岔口村引来河水,不仅可以灌溉沿渠道的洪水、觅子一带的千顷良田,而且可以在淡村乡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两千多亩地。

        李紫柏委员还在政协大会上对提案的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向政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他说,我原先同齐裕森一起开办富惠渠,共筹措经费4000万元,共购棉花1140斤,在解放后收到棉花折价500余元。后经雷荣县长指示为地方供销社发展周转,将500余元投入供销社。下余的棉花全系欠账于农民手中,现为时已隔好几年,特向政府说明。在发言的最后,他建议县政府能够尽快恢复富惠渠工程,发展我县的水利事业,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强大的基础性保障。同时,尽快处理好以前所涉及的相关经济手续。

梦想成真

       李紫柏先生在富平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第07号《关于“富惠渠”灌溉农田的提案》,引起中共富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责成职能部门研究并予以答复。富平县水利管理处对此提案的答复是:“县水管处已列入计划。”

       这寥寥九个字,体现出党政领导对政协委员提案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老一代人民公仆们勤政为民、务实担当、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后在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跨越两个朝代的宏大水利工程终于竣工修成。对此,《富平县志》在第八编第一章第一节《引水》中“西干渠”条下作了如下的记载:

西干渠新貌

       西干渠1958年3-11月建成。渠首位于岔口滚水坝右侧。坝长52米,高3米,水泥砂浆石灰石结构。渠首设进水闸、冲刷闸各1座,引水高程595.15米,引流量6立方米/秒。渠线沿河右岸经洪水乡的庙沟、周家、党家、王家湾、赤兔及淡村乡的禾嘉原退入石川河,全长12公里。1975年纳入桃曲坡水库灌区后,用混凝土护砌了部分干渠,补配了所有设施。支渠增设为12条,总长21.3公里,各类建筑物94座,引洪能力15立方米/秒。设施面积43227亩,其中洪水乡10704亩,觅子乡23143亩,淡村乡7712亩,长春乡1632亩。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西干渠工程最终达到的灌溉农田面积竟然高达数万亩之多,大大超出了李紫柏先生在提案中所预期的灌溉面积。西干渠为石川河西岸的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今,渠水流淌,喷珠溅玉,绿树参天,成荫成林的富平县西干渠,就是在原富惠渠的基础上修成的。一九五八年深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石川河水通过西干渠第一次流到淡村乡禾嘉原的千年旱原,汩汩注入农田。从此,石川河西岸的绝大部分土地,全部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水浇田。1969年红星水库建成,西干渠又担负起为水库补水充库的功能。库水通过红星抽水站两级抽水,灌溉了淡村原上的广袤农田。父老乡亲们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李紫柏先生等仁人志士为之惮精竭虑的兴水工程,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和完成。他抚今追昔,百感交集,不由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李紫柏之子李问圃整理  2023年12月12日)

相关文章

  • 087开渠引水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5:35 天气:晴好 任务清单 087开渠引水 车六进六,士4进5 炮三平五,车2进3 帅六...

  • 太阳河(二)

    文/小浪 开渠引水 万亩良田白鹭飞 旭日轻舟 河面壮阔鱼儿肥 落霞余晖 牧童放歌牛饮河 开渠引水 文明甘苦注入它 ...

  • 修渠引水

    意识: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

  • 白沙溪(新韵)

    绿洲鸢尾吐芳华, 甜美清泉向北发。 古堰雄姿依旧在, 开渠引水润万家。

  • 【五律(正格)】诚心

    我说随风柳,同杨喜看鱼。 划船还靠岸,引水就开渠。 候鸟当凌燕,家禽去笨驴。 光阴勤动手,种地苦捞锄。 《平水韵》...

  • 优化标题就是修渠引水

    销售的基本逻辑,是流量成本。流量成本指的是我们获得一个客户,要为此付出去的基本价格。如果销售过程比喻成一条河床的话...

  • 流程合并,用最少的资源完成事情

    丁渭造宫是古代统筹思想的典范。 整个流程:挖渠取土,引水入渠,废渣埋渠。 步骤:把流程的一个关键节点提取出来,看哪...

  • 暑假日记--人工天河红旗渠

    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水和地。 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样的一个引水设施---红旗渠。 红旗渠是2...

  • 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127): 好事多磨

    村里的人都知道要修渠了,但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虽然收麦就在眼前,但大家对修渠引水也充满了信心。就在社员们散去时,...

  • 洛工赞

    ------2019年冬参观洛惠渠工程有感 洛,乃洛河。工,乃是洛惠渠工程建设管理人员。 洛河,也称北洛河,自陕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案故事---开渠引水惠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w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