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动力来自哪里?
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我曾经加入过这样一个软件交付团队,团队管理有很大的问题。业务分析师(BA)在收集需求的时候,不关心实际的用户场景,只是从业务人员那里收集他们需要的功能;BA跟技术开发的沟通出现断层,BA写完了需求就“扔”给了技术,过程中不再有持续的需求确认;系统的质量保证出现在后期,认为质量只是质量保证(QA)的事儿,而QA却没有参与在整个需求交付过程中。
刚加入团队的时候,有一股满腔的热情,想要在团队中施展自己的能力,推进事情往前发展,相信团队一定会往好的方向进步。
但,这个团队却是奔着做砸去的。
这话很多人听不明白,什么叫奔着做砸去的。团队做事很多时候依靠的是共同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信念。目标给予团队方向,信念给予团队动力,当没有共同目标的时候,事情无法推进,当失去完成目标的信念,团员将不再全力以赴。这里想说的就是信念。
如果失去完成目标的信念,团队成员此时更多考虑的是当项目做砸,我如何全身而退。带着这样的想法,大家的沟通逐渐形成壁垒,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以更有效的保护自己。“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不清楚”,“这好像是那个谁负责的事情”,这样的话每天都在听到。
那信念是怎么逐步消失的呢?
经济学中,有一个“懒马效应”。说的是,有两匹马各拉一货车为主人送货。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则走得很慢。为了赶路,主人只好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那匹走得快的马上。后面的马见状开心地笑了:前面这匹马真傻,连“越努力越遭罪”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到达目的地后,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何必要养两匹马?于是,懒马被宰掉吃了。
慢马为什么不再努力了?
首先,他与主人不再有共同的目标。很多情况下,团队的目标只有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提出一次,在漫长的交付过程中,就不再被强调了。但事实上,目标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时刻让团队成员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同时,目标的解释不能仅仅从主人的角度考虑,这个目标必须是团队可实现的,并且团队成员在目标过程中是有获得感的。
其次,主人是团队规则的唯一制造者和执行者。当团队成为“一言堂”的时候,团队成员很容易失去对团队的责任感。这时候成员往往只会更加关注自己的那一小块儿任务上,因为他认为他没必要对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负责,他也不会觉得他对团队的关注会真的有效的被实施。这样,团员之间的沟通逐渐被切断,问题逐步的被隐藏起来。所以要确保团队自行制定规则,确保人们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处理权或影响力。倾听他们的想法,采纳他们的意见。
最后,他没有获得可实现且有挑战的工作内容。人的能力是在工作中逐步成长的,始终做重复没有挑战的工作,会让团队失去对工作的激情。作为管理者,需要对团队Work on的任务保持关注和调整。让团队成员始终感到有能力胜任自己的工作,努力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是受管理者和组织认可的。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同时逐步给予优秀的成员更有挑战的工作,确保满足团队成员的好奇心。
可视化是一个开始
可视化可能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但是他确实可以是一个开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上面的三个问题,共同的目标,团队认可的规则,可实现且有挑战的工作内容。
目标的可视化是很难的,目标需要时刻在团队中强化,这就需要让成员能够看到目标逐步被实现的过程,比如我们熟悉的Kanban,燃尽图都是很好的让团队看到进度变化的工具。在分享进度的同时,不断强调团队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保持团队在一个方向使劲。
规则的可视化体现在每个成员的心里,在一个敏捷团队里面,最熟悉的团队标准就是敏捷实践,站会,retro,IPM等等。但这些规则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设立在成员心里的呢。首先,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规则,适合团队的才是最好的。开放对于规则的讨论和反馈,让团队成员参与在规则的优化过程中,充分吸收意见,达成团队共识;第二,如果规则不遵守,那规则便无意义,团队成员需要对规则有责任感,让团队成员轮值成为规则的守护者,强化榜样的力量;最后,时刻关注规则给团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将这样的影响分享给成员,让成员清楚看到规则给团队带来了什么。
工作内容的可视化不是为了监督你的工作进度,而是为了更快的识别风险。一定要强调风险是属于团队的,而不是属于个人的。任何一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失误和问题都会造成团队整体工作进度的落后。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团队成员说出自己的困难,需要的帮助,加强团队的协作精神,不去强化个人的错误,而是帮助团队成员逐步提升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有时候将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可视化出来,会形成有效的竞争意识。
最后的话
为什么我不再努力?因为我觉得努力没有作用。如何有效的激励团队中的人,我觉得这是值得每个成员思考的事情,而可视化仅仅是一个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