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在想,人的命运大约是上天安排的吧?我出身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里,家中根本没书,上学时的课本,倒成了我最珍爱的物品-不舍得扔。念大学时,才把积攒的小学课本扔掉。
不知为何,小时候我就对故事着迷,但看的都是黑白连环画,而且都跟别人借的。只到了五年级,新转的学校有个小小的图书馆,可以借书读,那时才读了一些科普书。最爱的是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都是借同学的。大约真应了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上天对我份外誊顾,初中班主任包老师,带了我们三年,语文老师。她酷爱读书,读了一辈子,学习了一辈子。某种程度上来说,包老师就是我人生的引路人,甚至可以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那时,我当班级卫生委员,一些卫生工具需要上老师宿舍取。我发现,老师有一个小小的书架,挤满了书。但我不敢向老师开口借书。后来,班级有个女生痴迷阅读包金的《家》,我想借借,她说是班主任
的书。于是,我向老师借阅了《家》,从此成了老师宿舍的常客,也经常向老师借书。《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在初中我就读完了,是老师给我打开了阅读的大门。
后来进了师范,没有高考的压力,学校又有个大图书馆,从最初不让进,到后面开放书架,我读了很多书,中外文学作品、国内革命文学作品、现当代散文、泰戈尔诗歌·····那时的阅读,就是我的娱乐-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没有互联网。
毕业、工作四年、读研、毕业,所有的阅读分两部分:一部分,大部分,应付各种考试;一小部分,小说、散文。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其实读书极窄,仅有一种阅读习惯而已,但从不知道,阅读可以应用于生活。一切的转变,源自于某个晚上的阅读。
那时似乎刚生孩子,夜晚我拿起新买的有关穿搭的书籍-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没想到一下读进去了,等我想睡觉了,都已经凌晨1点了。我躺下,思索这件事,第一次看见每个领域那些资深专家的书籍都是值得阅读的呀!这一转念,从此打开了我的阅读宽度,也从此进入买书、看书,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所有书籍里,我最爱两类书:一类是启迪智慧的书,一类是理论书。第一类,你无法快读,因为得思考;第二类,你也无法快读,因为得理解。这两类书,都没有直接用处,但又用处无穷。我最讨厌的是步骤详细的实操书,总也看不进去。大约,这也是我的短板吧!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似乎一切都天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