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做衣服,破坏时尚

做衣服,破坏时尚

作者: 侧侧姐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21:30 被阅读232次

    最近有点无聊了,每次的无聊都来的措手不及、莫名其妙,早已习以为常。具体形容的话是夹杂着虚无和吞噬的幻灭感,像失去了着力点,出一记拳却感觉不到任何反馈。或许每次忙碌过后,这种短暂的无聊感就会汹涌而来、猝不及防。我跌在这种情绪里,出不来,所以今天的音乐也是Lana Del Rey充满幻灭感的声音。

    一、我们都是“好孩子”

    作为一个擅长自救的人,我知道我得做点什么,不然这种情绪会在一段时间内毁了我。适时地我遇上了《做衣服》这本书,是山本耀司的回忆录。翻了几页就喜欢上了,嗯,字少,图多,更重要的是好看。

    “我的年少时光,是一边目睹着母亲的艰辛一边成长的岁月。所以一直到高中,我都是个好孩子。或者说,我不得不做一个好孩子,从而在某些方面隐藏和抹杀了自己的个性。”

    书中这样一句话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超级大学霸,一个我曾经想约来聊聊故事却发现根本无从入手的陌生人,是机场那位曾先生。我记得我在四月初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当时说四月底的时候来兑现,我没怂,所以跟你们聊聊。

    做为一个厚脸皮的伪艺术家,我一直打着发掘有趣灵魂的旗号耍流氓。有趣和无趣本来就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可能一个瞬间,起了好奇心就忍不住探究,也可能又是一个瞬间,失了所有的兴趣,从此抛之脑后,留下一声叹息。

    曾先生是个特别的存在,我在他身上看见了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甚至于类似那种平行空间里如果进行了另一种选择而产生的人生状态,以至于我非常想知道他的经历。可,他不说。

    这是一个从小到大一路学霸到底的人,一路名校,中西结合,大家眼里的好孩子。我始终不喜欢“好孩子”这三个字,这一纸标签,一旦被贴上了,终身负累。见面后的第一话题是他谈起的:抑郁。我愣了,一瞬间不知道怎么接,我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个比我大了好几岁的高智商男子,脑袋里想到的就是:这是一个被压抑久了的灵魂。

    面具戴的久了就会长在脸上。交流的时间不长,我记得他几次提到:习惯对自己高要求。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人格的结构有详尽的介绍,他说: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我不知道这样形容曾先生对不对,起码他给我的感受是:长期在超我的监督下强行用自我压抑本我,是个至善至美原则极强,却限制了本我欲望的人。

    这也合理的解释了他的那句:你知道男人说约是什么意思吗?写了这么久故事,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头一个这么直白,连拐弯抹角的余地都没有,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惹不起,不写了。

    二、一起去使个坏

    “喝着廉价的红酒,下赌注玩台球——我曾一度感觉跌进了绝望的深谷,不,那是一种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还享受着一种莫名的快感。”

    山本耀司有一段时间比较颓丧,日本人的作品在西方社会得不到认同,他自己也迷恋于声色犬马之中,而恰恰就是这种坠落感唤起了他的本我意识,那种“一起去使个坏”或者“试试违背一下常理道德又如何”的感觉时不时的涌现。于是他逃离了巴黎,这个对他而言Femme Fatale的城市。

    山本耀司的这种感觉,源于人性,我喜欢聊人性,不完美的人才有趣。换句话说,我讨厌一切对的、乖的、完美的、意料之内的、约定俗成的人和事,往往有冲突、有碰撞、有矛盾、有破碎的才是美、才是艺术。

    “创造事物”的本身就是“破坏事物”。打破现已存在的美好事物,让它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破坏,不是吗?完美是丑陋的,是秩序与和谐的呈现,是强制力的结构,自由的人类不会期望这样的东西。我希望看到缺憾、失败、混乱、扭曲。所以我抗拒不了那样的邀约: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制约的东西,要不要一起去打破它?

    从个体角度而言,我特别能理解那种“一起去使个坏”的心情,快节奏的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情绪宣泄的出口,以短暂逃离不得不面对的人事物。我的宣泄口就是莫名其妙的约人聊聊、写不入流的文章、画丑的人像,把这三者结合形成一个闭环做成一个公众号,混淆视听,娱乐大众。我也特别期待能遇见那种瞬间抓住我的感觉:这就是我想写的故事,任我肆意发挥。

    三、“间”,一种引以为傲的美学

    当我们把不必要的标准套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既认同又憋屈的感觉,这就是“好孩子”和“使坏心理”在较劲。套句书里的话就是“讨厌被人摆布,讨厌被束缚,却又温柔的毫无用处”。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字,“间”。

    “间”是什么呢?从音乐的角度讲,大抵上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在节奏上时而有零点几秒的延迟,时而又快出那么一点点,听起来似乎不合规矩,这就大概类似于“间”的感觉。再比如从设计来讲,山本耀司的设计一定会让空气在身体和衣服之间微妙地流动,这就是有“间”,它会产生一种余韵,一种擦肩而过的、稍纵即逝的美。

    放在人性里,“间”就是一种人与人、我与我之间的空隙,是一种个体存在的舒适感。

    我把亲情、友情、事情都归在人与人的范畴里,我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干预独立个体的喜好、选择、哀乐,你的风格、态度、观念都需要活出个体思维感,并以此找到生命存在的使命。这就是“间”,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强加自己的想法定义他人,彼此有距离才真实。

    而我与我之间的空隙又是什么呢?这得回到本文开头曾先生的事例,我与我即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所谓抑郁,都是自己造出来为所谓的高标准找的合理借口而已,这样的蠢事我也干过,所幸的是我及时发现平行世界里的另一面,身上标签的好坏不是那么关键而要紧,我没必要为了维护别人眼中的我,活的不自在,人生在世,开心二字最是重要。

    山本耀司真是个有趣的人,简单几个片段,既把造衣哲学讲清楚了,又袒露了人生细节,这本书真好看,推荐给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衣服,破坏时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b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