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位宝藏up主,北京师范大学的钱婧老师。
钱婧老师在推荐《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时,提到“课题分离”“共同体感”两次词,让我颇有心得,特此记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5117/edf0bd75765f5983.jpg)
1.关于#课题分离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要处理一件事情,却又考虑到后面可能引发的1000件事情,最终犹豫不决,实际上,这就是没做到课题分离。
举个例子,工作中没办理好一项业务、要去跟领导汇报,通常心里会想,领导会不会骂我呀。
在这里,你去不去汇报就是你的课题,而领导骂不骂人则是他的课题,你只用做好自己的课题,去向他汇报就好~当然如果说领导给出建议后,怎么去吸收内化应用建议则又是你的课题了。
2.关于#共同体感
常听人说格局,自己也常说格局,但格局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却很难说得清,而钱婧老师口中的共同体感一词,刚好解决了我对于格局一词解释时语言匮乏的问题。
人经常会纠结,说白了就是把自己放的太大,但又没有那么大容器,所以就成了自我攻击。
怎么解决呢,把自己放小,或者说把自己放的足够大,大到和宇宙一样。
比如说,有一件事儿需要俩人协同完成,不要去讲他做了百分之多少,我做了百分之多少,我是不是吃亏了……当你能够把别人纳入自己体系的一部分,把组织纳入自己体系的一部分,格局就打开了,就有心情去利他了。
当然,当你变得终极利他时,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
举个例子,领导交办你和同事共同解决一件事情,不要想着我做的多了,同事做得少了,我吃亏了。
把同事纳入自己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把公司纳入自己的一部分,缩小自己的人生路径,办理这件事情甚至所处的这个公司,其实都是你未来人生路上的助力。
————————
在记录两个词语时,我脑补着如果我跟别人讲这两个概念时,该怎么表述;如果别人提问时,我该怎么引导。这才发现,学知识很多时候都是看似学会了,实际上是学个皮毛,并没有融会贯通,化为已用。还是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