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的悲歌》QAS读书笔记

作者: 妮妮小阿狸 | 来源:发表于2022-04-04 12:25 被阅读0次

Q、《无欲的悲歌》讲述的主要内容。

A1、首先,追忆往事,从少女到人母,从追求未来,到妥协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暴力是无声无息的。

母亲反抗父亲,离家出走,结果未婚先孕,又嫁给一个酒鬼丈夫,看似人生轨迹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上却是那时候女性最普遍的归宿。

母亲变成了某一类人或者某个人,而不是她自己,她在生活的打磨中失去了自我。

社会给女性的暴力,无声无息,却丝毫不给人反抗的机会,母亲就这样从少女,变成了一个绝望的家庭主妇。

A2、几十年家庭主妇生涯,母亲几乎从未要求过什么,可是有一天她给自己买了一把红雨伞,为什么呢?

再次回到家乡的母亲,变得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压抑着欲望,接受着贫穷带来的痛苦,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直到母亲在重病后,为自己做主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解脱。

她离开的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买了大约一百片安眠药,她还给自己买了一把红色雨伞,虽然那天没有下雨,但那把红色的雨伞很漂亮。

A3、汉德克母亲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但这场悲歌却远没有停止,当欲望被压制,个性被剥夺,人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汉德克母亲曾在病重时对他说:我根本就不是人。

这句话像是对当下糟糕身体的懊恼,也是对长久以来人生无望的呐喊。

书中有一句话:越了解人,就越喜欢动物。

因为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人,却不能有。

这样状态下的婚姻,也成为了“形婚”,这之中注定受苦的,是女性。

所以我们主要说女性,正是因为女性处于弱势,她们要直面所有的灾难与痛苦。现实让她们被宗教和社会习俗,弄成了批量生产的“家庭主妇”。

表面上,汉德克写了母亲自杀的故事,实际上,他是在影射战争和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压榨。

值得深思的是,汉德克的母亲不是个例,无欲的悲歌至今仍然在上演。

虽然,母亲在最后也没能脱离社会的束缚,但汉德克在梦中,见到了年老的母亲,她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只有和蔼和平静。

S、《无欲的悲歌》, 这本书写于1972年,起因是作者汉德克的母亲在1971年年底自杀了,所以,汉德克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母亲。

但本书出版之后,产生的影响远在汉德克预料之外,《无欲的悲歌》也由此成为了德语文坛70年代新主体性文学的巅峰之作。

相关文章

  • 《无欲的悲歌》QAS读书笔记

    Q、《无欲的悲歌》讲述的主要内容。 A1、首先,追忆往事,从少女到人母,从追求未来,到妥协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暴力是...

  • 无欲的悲歌

    1.一个人只要想尽办法在这时代的炼狱里活下去,那就是治疗自怨自艾与自暴自弃的良药。 2.年轻人的狂热崇拜来自狭隘的...

  • 读《无欲的悲歌》

    彼得汉德克这个具有超人精神的反叛者,携读者领略文学自由的国度,与每一个具象交融。在他撕裂的时空中,穿梭被分割的记忆...

  • 诺奖获得者汉德克∶我是我自己的囚徒,写作把我解放出来

    ——书评《无欲的悲歌》 瑞典时间10月10日晚7:00,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彼得•汉德克凭借著作《无欲的悲歌》获得...

  • 山居杂志:《汉魏六朝诗》选读第七(汉乐府三)

    一、诗文: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

  • 一生值得背诵的古诗词(三)

    1、《乐府•杂曲歌辞•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两汉(四十五)悲歌

    悲歌 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 乐府诗歌:杂歌谣辞

    乐府诗歌:杂歌谣辞 《悲歌》 两汉:佚名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 诗歌图画21

    汉乐府-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汉...

  • 悲歌嘹亮听不见——读《无欲的悲歌》 有感

    《无欲的悲歌》是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写母亲被扭曲的人生最后以自杀结束的故事。 阅读体验有些压抑。 为“母亲”在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欲的悲歌》QAS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dc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