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无欲的悲歌》讲述的主要内容。
A1、首先,追忆往事,从少女到人母,从追求未来,到妥协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暴力是无声无息的。
母亲反抗父亲,离家出走,结果未婚先孕,又嫁给一个酒鬼丈夫,看似人生轨迹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上却是那时候女性最普遍的归宿。
母亲变成了某一类人或者某个人,而不是她自己,她在生活的打磨中失去了自我。
社会给女性的暴力,无声无息,却丝毫不给人反抗的机会,母亲就这样从少女,变成了一个绝望的家庭主妇。
A2、几十年家庭主妇生涯,母亲几乎从未要求过什么,可是有一天她给自己买了一把红雨伞,为什么呢?
再次回到家乡的母亲,变得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压抑着欲望,接受着贫穷带来的痛苦,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直到母亲在重病后,为自己做主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解脱。
她离开的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买了大约一百片安眠药,她还给自己买了一把红色雨伞,虽然那天没有下雨,但那把红色的雨伞很漂亮。
A3、汉德克母亲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但这场悲歌却远没有停止,当欲望被压制,个性被剥夺,人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汉德克母亲曾在病重时对他说:我根本就不是人。
这句话像是对当下糟糕身体的懊恼,也是对长久以来人生无望的呐喊。
书中有一句话:越了解人,就越喜欢动物。
因为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人,却不能有。
这样状态下的婚姻,也成为了“形婚”,这之中注定受苦的,是女性。
所以我们主要说女性,正是因为女性处于弱势,她们要直面所有的灾难与痛苦。现实让她们被宗教和社会习俗,弄成了批量生产的“家庭主妇”。
表面上,汉德克写了母亲自杀的故事,实际上,他是在影射战争和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压榨。
值得深思的是,汉德克的母亲不是个例,无欲的悲歌至今仍然在上演。
虽然,母亲在最后也没能脱离社会的束缚,但汉德克在梦中,见到了年老的母亲,她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只有和蔼和平静。
S、《无欲的悲歌》, 这本书写于1972年,起因是作者汉德克的母亲在1971年年底自杀了,所以,汉德克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母亲。
但本书出版之后,产生的影响远在汉德克预料之外,《无欲的悲歌》也由此成为了德语文坛70年代新主体性文学的巅峰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