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围攻”
今天讲的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备课不是很充分。上课前自我对于小说的主题解读总觉得有些不透彻。学生的理解怕是有困难。
自读课文,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本身有些畏难情绪。所以,第一课时,节奏很慢, 没想到慢倒是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利用十分钟左右读完了课文,我预设的三个问题,学生都做了解答。这几次,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然后把提前公布的问题逐一让学生解读,效果都很好。可见,只要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讨论时间,学生总会闪出思想的火花。
第二课时,我用了网上的课件,再次让学生在梳理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仿照示例来总结小说四个部分的大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几个中等生在课堂上很活跃,总是第一个回答问题。他们虽然成绩一般,但是思维却很敏捷,很喜欢动脑。我很是欣赏他们。
我也启发其他学生与其等待记录别人的答案,与其把笔记记得详细,不如上课多动脑多思考多回答问题,这样语文思维才能培养起来。
另外,当我发现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固定在几个学生身上后,我先是肯定了他们的大胆和积极的心态,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不回答问题,很被动,这几节课反倒是有两三个成绩倒数的学生却表现突出,我很欣慰他们终于能够被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关注。而当这些所谓的“差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同学们的目光会百分之百聚焦,大家很期待他们的答案,有的可能在低估他们的能力,心里还有些蔑视他们,但是当这些学困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对于课文的分析准确的时候,同学们看他们的眼神便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而我想,作为这些学生可能这种被学生报以自然的掌声的鞭策带给他们的快乐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或者调动他们课堂的注意力。而一节成功的课堂,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长达到极限,那无疑也就预示着课堂内容的选定和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成功。
另外,当我们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人数人员固定的时候,我们要花时间和耐心去不厌其烦地去启发其他学生来参与课堂,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每节课不妨花一点时间去用言语或者其它方式去想办法突破学生回答问题的范围,比如总有一两个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开始悄悄举手,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第一时间发现他们,而且给予他们机会和充分的肯定。你会发现,他们除了第一次开始便有了第二次。有时,当某个学生的回答很不着边际或者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去否定他们,你得尊重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今天课堂上杜怡睿同学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尽管她的确说的不太合理,但是她却点燃了整个课堂的高潮,学生们大多都在叽叽喳喳地小声对她开始“围攻”,而这种围攻正是课堂真实的表现和需要。
如果我们的课堂学生是沉默的,老师只顾自己讲,学生只顾认真地记,那么,我们的课堂可能就是失败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活跃起来,这便是为什么出现的有的学生作业做得很好成绩却提不上去的原因之一吧!因此,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出来,甚至“吵”起来,是今后课堂我需要做到的一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