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小树

作者: 月下琴声 | 来源:发表于2024-11-09 10:40 被阅读0次

        一一《他们的语言》之五

        《大•多数》(作者  王礼军)是一组很有创意的雕塑,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许多人物雕像站在一根金属条上,第一根上的人像最小最多,小到不如人的脚背高,排成密密麻麻的一排,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人像小一些,能站下的人也少一些,第三组离开地面,人像更少,站在一个金属框的上边,最后一组最高,人像站在一个更大的金属框的上边,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人像也最大,同样长的金属条上,只能站立6个人像。

        阿波怕为难张老太太,赶紧说:“我来念。……不同尺寸的雕塑打破了空间平衡的同时,观众对其仰视,平视与俯视的动作,同样引发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艺术家巧妙地并置大小各异的雕塑,试图激活这件作品所占据的空间并引发身体对时空的感受与反思。”阿波读完,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負。

        我们听后,觉得深不可测。张福娣说:“又不懂了!”

        卢先生试图找到解读的钥匙。他说:“有一句话是‘艺术家巧妙地并置大小各异的雕塑’。这句话是含糊的。这不是四组雕像,而是一个整体。你们是否注意到,四组雕像之间,有一根金属条把它们联起来。这根金属条是曲折的,任何一组雕像之间,都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曲线。”

        张福娣说:“哦!我也看到了。什么意思啊?”

        阿波说:“道路是曲折的。”

        张福娣说:“我也想到了这句话。”

        卢先生继续说下去:“我觉得这是在说一个道理,遍布大地的芸芸众生经过不断地奋斗、挫折、再奋斗,有些成了人生赢家。这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最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站到人生的最高处。”

        阿波惊奇地说:“难道就这么简单。”

        我说:“简单不好吗?如果像《说明书》上说的,‘艺术家试图用这件作品所占据的空间并引发身体对空间的感知与反思,’你觉得这就高、大、上了吗?你引发了对空间的什么感知和反思?”

        卢先生说:“我的解读不一定是作者创作的宗旨,《说明书》上的话也不一定是作者的意图。作者的作品一经问世,它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它的解读,归根结底是解读者的事,是解读者根据对作品的观察,对作者提供的线索,以解读者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对作品的理解。我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只能这样。”

        张福娣说:“许许多多棵小树,只有一棵才能长成大树。胜者为王!”

相关文章

  • 《大树小树》

    一颗大树和一颗小树 平行的站着 相似的轮廓 摇曳的影影绰绰 根须却始终交错在一处 阳光的缝隙中里 大树的影子用力包...

  • 教育的隐喻

    大树与小树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大树与小树,小树在大树的不远处生根发芽,大树担心小树被风吹倒、被太阳...

  • 爱我的小手

    大树下面有小树,小树上面有大树。是大树爱小树多一点,还是小树爱大树多一点呢?谁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爱我的小...

  • 爱我的小手

    大树下面有小树,小树上面有大树。是大树爱小树多一点,还是小树爱大树多一点呢?谁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爱我的小...

  • 【童诗】大树和小树

    大树和小树, 在晴天, 同样吸阳光, 不是大树吸的阳光就明, 不是小树吸的阳光就暗。 大树和小树, 在雨天, 同样...

  • 理解,不理解

    小树有小树的无知,大树有大树的思想,无知依然努力,只为将来,思想也分对错,但求无悔。大树终将老去,小树逐渐生长,老...

  • 大树与小树

    一、诞生 “这是哪儿?”一道声音划破黑夜的宁静。嫩芽周边围着姿态不一的大树,却一致欣喜地摇曳着枝干,树干都挤满...

  • 大树和小树

    大树取笑小树不够茁壮, 小树微笑、点头, 大树用尽全力吸收营养, 证明能量巨大, 小树点头、微笑。 大风来了, 大...

  • 大树和小树

    大树和小树,就像年轻时的妈妈和年幼的我。 风来了,雨来了,妈妈伸长手臂保护着我。被她拥在怀抱里,我没那么冷了。可是...

  • 大树和小树

    同龄人的吸引力总是那么大,大到母亲坐公家车也忍不住多观察一下与自己孩子年龄一般大的人。有时就连去公园,去逛街,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树•小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eq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