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及每周慢讯
- 在那里,词语唯有斗争,才不至于湮于沉默。
- 科学家们怀着良好的愿望,携带幻灯与电影的放映机而来。总之,他们携带了在他们的语言中被称为「教育设备」的东西而来,他们的愿望很纯真,技术会将所有的理解与交流问题化为无形。
- 一种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根与处所。另一种语言让我们拥有翅膀与履行。
在一种让我们成为人的语言之畔,必须共存另一种语言,让我们上升到神的高度。——以上摘自 米亚·科托 《梦游之地》 (豆瓣) - 这是我明白的第一件事:时间是一把斧子,在林中的回声。菲利普·拉金《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豆瓣)
- 「当人们回避命运的时候,就已经碰上了命运。」 - 塞内加 《奥狄浦斯》
- 文艺必出于至性深情,谁也知道。但是没有至性深情的人也常有出产作品的引诱,于是就只有装腔作势,或是取浅薄俗滥的情调加以过分的夸张。最坏的当然是装腔作势,心里没有那种感触,却装着有那种感触”。--朱光潜谈文学
- 讲个故事和花总有关 1997年 来自不太老 - 微博,底下花总有评论道:小何是2002年疲劳过度去世的。谢谢老榕当年的仗义相助!我们一直记得当年网友们的热心肠。
- 老鲍-花总
- 为何在物质富足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与意志却会匮乏? 路意Louis - 微博
- 每周分享第 36 期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畅销游戏《星露谷》(Stardew Valley)作者只有一个人埃里克·巴罗恩,从编码到美术音乐都靠自己。大学毕业后,他没找工作,而是待在公寓写了四年游戏。唯一收入是晚上打工,在电影院门口收电影票。
上线前,唯一测试就是女朋友玩了几天。如果卖不出去(绝大多数游戏的结局),四年就浪费了,幸好成功了。不过,这个游戏借鉴了任天堂的《牧场物语》,有人认为他抄袭了。- 2006年,两名美国学生完成了一个名为"发送阳光"的项目。如果手机发现,你的朋友在天气不好的地方,而你在天气很好的地方,那么手机就会提示你,拍一张照片发送给朋友,让他们振作起来。
后来,两人当中的 Mike Krieger 创建了 Instagram。
-- 《经济学人》
饭否精选|希望你一直开心
反正不管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结婚,最好能找个能让你开心的人,开心可是一项很难得又神奇的能力,拥有这项能力的人简直是世界上的小天使,能随时让你发现世界的美好,也能随时让你开心,超级棒了。
希望自己也能做这么一种人吧。
几乎每一期的饭否语录我都会转,这种语录和名人语录不同,它们就发生在这个时代、无比贴切和实时的描述着这个大时代里小人物们的细节。
饭否的气质也和微博大不相同,很多时候从小众的角度来说,应该庆幸,在微博大战里饭否「败了」,可以给世界留这么一个角落。当然,我们也应该庆幸九败一胜的王兴胜了,靠着美团还能用自己的零花钱支持饭否的服务器。
最近在转饭否语录时突然想到 一期一会 这个词并用上,有网络里的朋友看到后表示惊讶,说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个词了。
这倒是要感谢阅读和网络,否则以我在现实中的圈子,一辈子可能也听不到看不到这个词。
有时候词语也是一种奢侈品,虽然它不像名牌一样标价昂贵。但对于一些地方,它的确不会是不会流传过去,偶尔被人听到,那个地方如果没有适合的土壤,也不会开枝散叶。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是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的词语。在茶道里,指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来品茶的客人。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这样的心境中也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
由此联想到城堡,我希望也能以一期一会的态度来做,同时也做一个节点,尽力传播一些词语中的「免费奢侈品」。
为了让你用上正版字体,他辞职花了 2 年造字 | 喜鹊造字叶天宇——设计咖UXCoffee
通过播客知道这个造字的人,然后买了四套字体。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可商用字体,也是第一次收到正式的正版字体授权书。
关于用词问题的随想
▲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在身边用老子、tmd 之类词的人很多,久了自己也会自然的说出这些词。
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恶意,而且是开玩笑的笑着说出,只是某种类似感叹号的强调作用。
在当前的网络条件下,看到互黑、emm 等等这些词,有时候也会在写东西的时候写进去。
但如果能回头看,通常会选择将其删掉,使用更简单的词代替。
和国外生活的朋友聊天,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中文里夹杂当地语言,有时候他们会自己意识到,然后说抱歉。
这种抱歉跟我有时候写东西里面夹杂了一些网络用语,或者可能不太好懂的简写类似。
另一些情况就是其本身是一种不太普及的概念,或者这种概念尽管众所周知,但还是需要更官方的解释。这时候托 Markdown 的福,给这个字词加上通往百科或者某篇文章的超链接,会是更好的选择。
之前看一些「老派」文人谈写作,基本上都提倡避免使用你觉得几十年或者百年后不会存在的词。这和网络用词以及白话文、文言文等无关,现在的语言大概率也会在未来被新的语言所代替。更多是一种大量阅读后的直觉,以及换位思考。
有个例子,我记不清是哪个作家,大概是在回给对方一封很长的信时,在信中表示抱歉,因为自己太忙而只能如此,没有时间写的更短更简单。
一些写作教程里提倡用优化结构,使用二级标题以及图片等等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逻辑、结构等等这种词是抽象,且无法看一眼就做出某种动作,而二级标题、副标题、配图这种词则是准确以及可操作的。
有时候认识新朋友,基于他的人生经历、出生地点不同(甚至只是从对方的方言发音的不同,也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也会听到新的词汇,或者说对旧有熟悉事物的全新表达。
另一些建议则是少用或者完全不用副词之类的修饰,多用动词。要主动这么做其实很难,就连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本身也未必做到。
对此我有过一些尝试,甚至想能否通过机器识别来解决,实际上的确有这种方案,也有写作应用如 MarkEditor 开始做成一个功能。
不过,和那个提出不用副词但作品里依然有副词的作家类似,我很少用到这个功能,只是偶尔发现自己的确不忙,又没什么特别的事要做,当成某种连连看之类的游戏时才会打开这个功能,一个一个稍做判断来删减。(可能还有花过钱不用太浪费的心态😂)
那么,为什么有些东西明知道更好却不去做?
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所谓的更好本身也许就错了,其实用 tmd、卧槽、老子等等在当时的环境、语境和面对的熟人情况下是更直接和生动的方式,互黑、emm 也比「我们互相挖苦讽刺」、「额、我对此无言以对……」要更方便,甚至少按了很多次键盘。
这也和我写一些东西时的情况类似,我知道怎么做更好,但从来不去做,或者以非常缓慢的方式慢慢去做。可能更多的还是出于对人生有限,投入产出比不对等,自我感觉重点应该不在这有关。
如果你看到我敷衍了,那就是我真的敷衍了,把这些时间拿去做别的我应该不敷衍的事情。
比如,我突然不想那么敷衍,就翻到前面,把 Markdown 加了个超链接,链接到:Markdown 语法说明(简体中文版)。如果还需要更认真,那么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至少,前面那个「了」字也可以删掉。
不过,没必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能被多数人大概明白,以及多年后的我看明白,足够了。
有时候写作像给自己生活这个游戏存档,你不能为了存档本身占用太多的游戏时间,损伤到游戏体验。
更合适的做法可能是大概分级,写给自己的是一种级别,而可能会写给朋友和一些陌生人看的是一个级别,而发表的则是另一个级别。
当然,这就更不具备操作性了。
二次元电脑壁纸 - Google 相册
在即刻发现的一个二次元壁纸分享计划,质量还不错。使用谷歌相册,所以需要科学上网。
大自然有趣!2018 年科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Science rocks MorningRocks
Jietu20181220-061226.jpg我们是思考星空的星尘——《科技想要什么》 (豆瓣)
© Gianluca Li Causi
罗卡·卡拉西奥城堡遗址上方灿烂的星光、月蚀与火星
张小龙演讲全文:发布2018微信全新计划|张小龙|微信|小程序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做为一个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了解下创造它的人对它的理解和野望。
读完后,我大概摘要了几点感兴趣的部分:
- 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以后,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做别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个工具里。
- 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脑,我们认为这样一种系统的健壮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只有一个大脑来驱动的系统…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用户在微信里面,系统不会推荐他去订阅某一个公众号,将来也不会。同样的,对于小程序、小游戏来说,我们也希望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用户自己来做。这是关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 我们会做一个很大的改动,就是对于赞赏来说,我们之前的赞赏其实是对一个公众号做赞赏,但其实这里的本质应该是对作者做赞赏才对,所以这里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现在的赞赏对公众号这样一个行为,是对的吗?还是我们应该直接对公众号背后的作者赞赏?这是不是一回事。
- 我们并没有想过要把订阅号作为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一个集合,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去改善一个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对用户订阅的东西怎么样才能找到它,找到重点,这个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但到最后就变成大家以为订阅号本身要做成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这个就很奇怪,这是两回事情。
最近还读了阑夕的 社交江河,风浪四起 ,当时兴起评论了一大堆,也可以看成是我个人对微信的理解。
评论:
想起这段话了,可能是哪本书里的:
「如果说,在过去,交流的成功是一门跨越鸿沟去触摸的艺术,是为了克服中介性的身体去触摸另一个人的灵魂的话;那么到了电子媒介时代,同样作为一门艺术,交流的成功就变成了跨越中介性的灵魂去触摸另一个人的身体。」
这么一看,感觉陌生人社交完全没救……甚至连熟人社交也没救……在没有朋友圈和微信点赞这种低成本不疼不痒的方式维系下,基本上几乎所有人都是毕业、离职等等,失去共同环境的纽带,约等于从彼此世界里缓慢衰老死亡……从续命和共享生活视角这点看,微信是伟大的。
试用过不少新贵以及内测基本就死的社交应用,纯银的一罐现在数据不太清楚,但单纯从试用角度也不看好,而且也卸载了。最近感兴趣的是微博上长期视奸的开发者,在分析一通后,要出手的样子,不管成败,试试总是好的……兴趣社交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其它兴趣怎么样,但感觉很多不需要网络,玩滑板据说你去广场溜一圈,夸夸别人这招真棒,在亮出你的滑板鞋,这事成了一半。篮球就更简单了,野球场打一场,别运球都不会就行,请瓶水递根烟的事……最厉害的其实还是阅读写作,到最后你会发现,是不需要社交的,就像豆瓣上阅读写作最强的人,名字几乎都是扫地僧式的已注销。
恰好看过最后提的那本《树上的男爵》,这书很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个从大概十来岁开始一直倔强生活在树上的男爵的故事。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是
伯爵说:"你留在树上做什么事情呢?没有理由呀!"
柯希莫张开双臂:"我比你们早到这上面来,先生们,我也要留到最后!"
"你要后退吗?"伯爵大声嚷。
"不,是抵抗。"男爵回答。
社交也是如此,如果你查查当地的人均收入,在查查全国的平均收入,就知道大部分人活的没有朋友圈展示的那么好。从部分角度也可以看成是种抵抗吧,有时候也算麻醉。
华语流行歌的“巅峰时刻”悄悄回来了吗?
在城堡第八期时,我曾经说过:
我们少年时代正是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那时候可以听反复听的歌,现在隔着时间的帘子,歌声不变,听歌的人变了,老歌也能变成新歌。就这样赋予新的意义和理解,或者把旧有的意义重新拿出来擦拭回忆。
还有一点,就是终于经历了一些歌词中出现的心情、故事或者情景。
这和看书类似,在没有经历过和经历过之后再来看他们,文本和音乐都会产生不同的回应。
看到 voicer 的这篇文章,单单就是题图都会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惶然。每一格专辑封面背后都能有一段与之相匹配风格的旋律。
回忆对一个成年人意味着什么呢?
它们并不产生任何东西,是一种对生而为人完整性的一种填补。以及,一种无害的堡垒,再也没有比过去更加稳定且无害的地方,如果现在和未来都像战场,我们在一些时刻都有退回堡垒修整的权力。
看看过去的日记、听一首《安静》、吃一口追忆似水年华的玛德琳蛋糕,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这本画风清奇的漫画,打动了百万读者!|12.16匡扶摇《回答不了》新书分享会
因为家在附近,之前第一次参加这种签售也是在德思勤书店,不过当时买了书也没有去签,感觉没什么必要。
这次实在是比较喜欢这个作者的风格,在纠结去不去看的时候朋友也鼓励,所以就决定去看,并且帮鼓励我去的朋友签了两本。
现场去的人不少,提问的人也很多,不少读者提的似乎停不下来。
匡扶摇本人也很健谈,和漫画里的一些幽默方式有点像。
比如形容自己和朋友是偷情式的友谊,因为朋友结婚,他只能趁朋友老婆不在时过去,且走的时候不留下痕迹。
印象比较深的是其在描述自己去一个写作培训班时的情景,当时因为觉得那个班特便宜就去了,大概就是在一个学校里由一些写作前辈来讲座。整个课程也不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而是那个氛围。比如有天通宵加班,然后第二天早上还去听课,坐在课堂里的都是一帮早已经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各行各业,大家坐在一起,很单纯的听课,没有那些勾心斗角之类,如同回到学生时代。
我由于特别喜欢书籍勒口部分的一段话:
2017 年起,
以漫画形式进行叙事的创作练习。
目前有了一些进步。
所以问作者什么时候打算以纯文字的形式进行叙事。
作者的确对人心很敏感,觉察到我背后的意思。
表示自己相反。之前是从事文字工作,所以想用图像这种新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练习,目前也并没有去写一些大部头的想法。
我试着用同样的话来表示自己想进行虚构叙事创作的意图:
2019年起,
以文字形式进行叙事的创作练习。
希望有一些进步。
当然,如果走到作者这一步,自然可以改成目前有了一些进步。
写作计划家(新栏目,虚构类的内容)
最早我从作家朱岳那里听到这个称呼。比起为数不多的作家,写作计划家们的群体更为庞大。他们多数隐匿在读者中间。
作家们依靠自己的作品闻名于世,而写作计划家们的一切在自己头脑中开始,又在其中结束,所有批判和赞扬在外界看来只是一次走神。
直到现在我仍然是写作计划家中的一员,如果有俱乐部,那么徽章应该是一个科幻小说中常有的「缸中之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泡在营养液中依然维持着思想的脑子。
而这个徽章的含义是:会员们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脑残,没有手可以写。
现在,我决定让这个缸中之脑先长出一根指头。他很笨拙,以至于无法写出故事的全貌,只能暂时有一个轮廓。
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顺便,我要为过去致歉,在年轻而孤独的时光中,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计划,但几乎从未将其写下。
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开始搜刮一些文档中的历史记录,将仅存的重新编号,并在未来添加新的。
这些计划几乎无法成真,不过也许能如同最后引用的这段话中所说: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保存。
这也是我在博客中新开这个分类的原因——在更久的未来,我不用再为现在致歉。
毕竟它们的确存在于我的脑子之外,这个世界之中,尽管只是在某个角落。
写作“写作计划”也是一种才能,它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也许类似于理论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的关系,“写作计划”可以成为一个独立门类,或者说体裁。假如“一本大书就是一桩大罪”,何不让罪行止于蓄谋呢?下面就是我的 15 个写作计划,其中一部分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另有几个需要特定集体的合作,现在它们差不多都已被我舍弃,舍弃的缘由或者清晰,或者神秘,不过,严格说来这不是“舍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保存。——《说部之乱·写作计划》
更新日志
- 从 World book day background Vector | Free Download 找到的素材做了城堡的标志
- 开始进行虚构类写作,整理了几篇旧的短篇小说,写了几篇新的,感觉稍有进步
- 找了台旧的 iPhone 6s,使用一些 app 开始制作日报模板,用于查看每天的时间、金钱及写作数据。
- 时间用的不太平衡,顾此失彼,笔记的流程还需要优化的更自然,平均到每一天来记录。
- 比特币价格:¥275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