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文化研学之我见

传统文化研学之我见

作者: 银博缘艺术家服务站小郑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3:32 被阅读0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可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传统文化的研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家乡独特资源为载体,陶冶学生情操,厚植家国情怀。此外,传统研学课程突破了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将多种学科融为一体,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所学学科知识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让学生接触和领会到课堂之外的综合性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一、政策指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小学研学旅游指明方向。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二、研学现状:

从活动的导向来看,研学游是值得鼓励的。它以天地为课堂,以社会为学校,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老师,通过调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让学生们走出闭门读书的窠臼,使“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得以完美结合,在研学中开拓眼界、增广见闻,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也有一些旅游公司和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让很多研学旅行变了味道,出现重游轻学、只游不学、游而乱学的现象。研学指的是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可见学习是研学的根本,而“游”只是一种形式,是寓教于乐的载体。这提醒我们,在研学游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本末倒置,不可让研学流于形式,更不可让它误入歧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绝非道听途说就能轻易领悟。与之相应,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讲解和引导,如果打着研学旗号,给予的却是“半吊子”的讲解,灌输的是些错误的知识,那这样的研学之旅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起到反作用。

三、研学建议

想要让研学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近更多人的身边,需要丰富它的形式,更要充实它的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想要增进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要加强研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定制不同的课程。比如对传统技艺进行场景重现,让学生看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土布编织等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现场操作后动手加以实践,从而更好地感悟匠心传承,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内容,循循善诱、讲解示范、亲身体验、互动讨论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研,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加强研学与传统文化的贴合度。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传统研学基地当地区域特色相融合

研学活动要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在真实的文化场馆景区、基地营地中实现自我发展,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并培养与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因此,在研学开始之前,细化研学点,进行严谨的实地考察工作必不可少。研学路线大方向定下后,要秉承“扬弃”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内容,我们应将其纳入到研学实践中。但有一些顶着传统文化名号的落后习俗、封建迷信行为,则要坚决剔除。各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各地本土特色鲜明,具有“两独”特点:一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区位优势“独一无二”,二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所以我们要本着“来自传统、根植特色、服务教育”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研学基地。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四大发明体验中心、山西平遥古城等都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它们为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提供了广阔平台。所以为了选择合适的研学基地,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

在课程的设计上,重点是按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要求,采用模块段学生特点和研学需求,注重体现“研中学”、“游中学”两大重要概念,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与体验中直接受到教育,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和可拓展性。

(二)传统研学课程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融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凝结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思考,无论是宋代名窑、绘画这样以实物呈现的璀璨遗产,还是像国学那样与智者先贤的隔空对话,都从不同角度向当代人概括了古人的精神格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操上的洗礼,同时为哺育自己的文化与艺术而倍感自豪。所以,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当代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研学课程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研学课程并不等于单纯的文化景区游览观光,更重要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在历史古迹、革命老区、非遗技艺以及大自然中获取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养成独立自主的自立精神。在研学课程中,孩子们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不能仅仅接受服务而不去服务他人,树立公德意识,培养法治观念。例如天津文庙之行,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温文尔雅的君子气度,明白“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哲理。孩子们进行实践体验并诵读经典,从懵懂无知中进入学做人、启智慧的新阶段,千年国风习习拂过心间。

(三)建立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团队

研学课程的成功,除了找准研学点、贯穿教育理念外,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功不可没。研学课程的教师团队应具有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见解,对孩子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因此,作为传统文化研学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发自内心的热爱传统文化,经典才能代代相传。其次要熟悉研学课程的活动目标,掌握多种技能,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选择最适宜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方式。再者,要亲近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并在一旁进行辅助引导,以达到最佳研学效果。在优秀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四)带领学生走进研学基地,实践教学

走进校外研学基地、营地,在参观讲解、互动问答、操作制作中领略传统文化,并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将脑海中的印象、创意、想法付诸现实,手脑并用,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或是将自己代入角色中,模拟工作岗位上的情境,树立大国工匠精神,让同学们树立信心,展望未来。例如,在天津银博缘四大发明体验中心研学基地,我们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观景,然后进行工匠老师参观讲解,采用分组分批集体演示、讲解和分组施教、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汉字、书籍装帧等传统非遗技术和工匠精神。同学们身着传统汉服,通过对四大发明等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的了解,领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传统非遗技艺和工匠精神的精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上发扬光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即使再精彩,同学们没有把它内化于心,也仅仅是身外之物。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研学的过程中也要包含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把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也完美衍生到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让传承、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研学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i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