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心理
祭祖礼仪里的以文化人

祭祖礼仪里的以文化人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18:01 被阅读0次

            节日最为核心的要义,就在于人们为了丰盈自己的生产、生活与生命,把相应的价值追求、精神需求和情感诉求,投放到一定的历史文化空间和时间节点上,内涵主要包括时令祭祀、祈祷感念、欢庆丰收等,目的无非是祈求生活幸福、追求美好欢乐,或者说,节日就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投射。

            在春节建设中,需要聚焦于春节文化关键性的象征符号,聚焦于春节文化基因,依靠家庭、社区实现多元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更为和熙和润的春节生活,更好地建立多元文化的共同体生活。

            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祭祀文化是其中的荦荦大端。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

            除夕祭祖,是汉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按照民间的观念,我们自己的祖先和天、地、众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所以人们在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古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以说,祭思敬、丧思哀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寻根祭祖,既是坚守孝道,也是传承习俗。

            感恩怀念,追思先人,于今还有更丰富意义。比如,思量如何更好传承家风。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辞旧迎新这个节点,回归到内心,好好考虑如何做到把家风传承好,把子女教育好,无疑很有意义。这是对祖先的最好告慰,也能抵达祭祀的真正内涵。

            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祭祖拜宗,慎终追远,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它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中国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绝,一脉绵延,当然与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特质有重要关系。

            敬天法祖,是儒家礼仪的核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时。家族通过祭祀,使得祖先也时刻“在场”,才保证了“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的完整性。也因此,每个人并不是一个“单子”的存在,而是凝聚了整个家族所有过往与教养的当下存在,他是一粒饱含家族生命基因和文化基因的种子,也必将播种家族的未来。因此,丧葬和祭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

            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祭祀之礼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礼制体系,但又不是宗教,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日用常行之间。人们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刻意抽离出来,祭祀仪式可以保证这种信仰不会从情感和记忆中抹去,庄敬的祭祀仪式中产生的深沉而真实的情感,能够促使个体心理结构的建立。这种心理结构的核心是敬畏感、归属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祭祖礼仪里的以文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kc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