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教你一招:不再被下属用“苦劳”绑架

教你一招:不再被下属用“苦劳”绑架

作者: a6011b5962b5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6:53 被阅读71次

组织的每个人都有苦劳,每个人也都有功劳,关键看他想强调什么?

                                                                                                                  ——大手

读者大人,你怎么看待功劳和苦劳?有没有因为苦劳而烦恼过?

在日常工作中,老板和领导们一般都更关注功劳,强调结果导向,这么做是否正确我们先不讨论?你会不会觉得这么做,让人觉得有点过于功利了?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你很可能就会烦恼如何对待哪些你认为有苦劳的员工,或者自认为有苦劳的员工。在评定业绩和绩效沟通的时候,我们好像总是有决定不好下,总有些话说不出口,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一道坎过不去,这么做是不是太功利,所以总会有一个感性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们要关注苦劳;可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理性声音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奖励了苦劳,以后大家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向我们要奖励怎么办,会不会形成错误的导向?

如何评价苦劳?如果要关注苦劳,苦劳和功劳如何换算,多少苦劳可以折合多少功劳?这个事情不但是我们内心的挣扎,而且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团队士气和氛围,甚至产生怨气。根据我的观察,即使是最优秀的员工也普遍认为应该要关注苦劳。如果你完全不看苦劳,下属可能认为你很功利,或者不近人情,这会降低你的领导力。“苦劳”这个事真得解决好。

苦劳是付出,功劳是贡献

怎么解决?谈谈我的理解。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给苦劳和功劳下个定义,啥是苦劳,啥是功劳?都是劳动,苦劳区别于功劳的关键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劳动分成这两部分,按什么标准来区分?有些人认为体力劳动是苦劳,或者说体力劳动的苦劳比脑力劳动的要多一些,有些人认为跑外勤的人苦劳多一些,有些人认为打杂是一种苦劳,有些人认为加班多的人苦劳多,说法各异,其实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苦劳到底是什么,如何来衡量?我们对苦劳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苦劳”这两个字,又“苦”又“劳”,特别能激起我们的同情心,所以把一些我们把“苦”的工作看成了苦劳。

百度说苦劳是指曾经为事业劳苦过,有一定的贡献;功劳是指对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超越了平凡的劳动。你的理解是这样吗?反正我第一次看到的感觉是很惊讶,原来苦劳也是有贡献的,原本我以为苦劳是没有贡献的,但是这个定义并不有利于我们把功劳和苦劳区分开,所以我们需要更准确更清晰的定义。

我觉得苦劳与工作种类没有关系,因为“苦”对不同的人而言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特别喜欢跑外勤,让他干外勤工作,他特开心;有些人只喜欢干体力工作,让他思考问题简直是要他的命;有些人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压力大就是苦。如果我们非将某些工作种类定义为“苦”,那不属于这些工作种类的人就没有“苦劳”吗?比如我们一般认为做办公室吹空调的知识工作者比较轻松,那我们能不能跟他们说:你们没有苦劳?他们会认可这个观点吗?我相信没有任何人会说自己没有苦劳吧?

职业不分贵贱,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只要是劳动者,就都有苦劳。只要劳动就必须花时间,两个人付出的时间相同,苦劳能不相同吗?我衡量苦劳的标准就是付出的时间,付出时间多的人苦劳多;付出的时间一样,苦劳就一样多。我将苦劳定义为:为了工作所付出的所有时间。对应的功劳的定义也出来了:在你付出的时间里面贡献给组织所需要的贡献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苦劳是付出,功劳是贡献,功劳依托于苦劳而存在。

帮助员工赚取功劳

我们既然给苦劳和功劳下了定义,现在就来使用这个定义来解释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把苦劳定义为付出的所有时间,苦劳就变得好衡量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功劳有多少的问题。在激励方面,把基本工资和苦劳对接,把奖金与功劳对接,之前难以启齿或很难讲清楚的问题就变得容易解释清楚了。如果有员工来和我们讨论苦劳,那就简单了,我们只需要沟通其有没有加班,公司有没有支付相应的加班费,而这两点都相对比较容易量化。

有了这个定义,不但我们更容易应对这种沟通,其实还促进员工自己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特别是那些原来认为自己苦劳多的同志:

1.我的苦劳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同事更多?值得一说吗?别人同事能认同我的苦劳多吗?

2.我加班这么多,为什么功劳反而不如其他同事?

3.我的苦劳和功劳配得上我目前的薪酬吗?我能要求更多额外的奖励吗?

聊到这里,我相信你对苦劳的困惑就能够解决了,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那些有苦劳但功劳很少的人赚取更多的功劳

这里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伪勤奋。勤奋和懒惰是比较容易区分开来的,但是看上去勤奋和真正的勤奋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将看上去勤奋与真勤奋区分开来。伪勤奋指的是,在苦劳上勤奋,在功劳上懒惰。它与真勤奋的差异在于对功劳的追求。这个差异会让这些伪勤奋的员工忽略了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工作方法的改进。

假如你有两个下属:其中一个做表格的时候任何公式都不用,不断的搜索、复制、粘贴,然后别人只需要几分钟的事情,他需要几小时,而且还总出错,但是为了完成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当你告诉他应该学习更好的方法的时候,他依然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另外一个则非常注重效率,自学EXCEL编程,把原本每天需要几小时的工作几分钟就搞定了,把多出来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或帮助同事,承担更多的责任。你喜欢哪种下属?毫无疑问是后者,因为后者是真勤奋的人,前者是伪勤奋的人。伪勤奋的人只是看上去勤奋,但是骨子里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创新。

回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要帮助那些有苦劳但功劳很少的人赚取更多的功劳,首先要区分清楚,他是伪勤奋的人还是真勤奋的人?

如果他是伪勤奋的人,关键在于改变他的认知,让他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伪勤奋的状态,需要及时纠正,只有认知的改变才会带来结果的改变。我们必须明确的告知我们期望其向真勤奋转变,如果其没有这种意愿,其勤奋很难被我们所认可,而且只有其有意愿转变,我们才能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如果他是真勤奋的人,那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管理者的问题。因为他不能赚取功劳的原因更可能是我们,而不是他自己。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没有用人所长,他真的不适合现在的岗位,比如你安排一个擅长于客户打交道的人安排在文案工作上,安排一个马虎的人做财务工作;一种是他没有这个岗位所需要的相关技能,我们没有给他任何的培训就让他上岗了,可怜的他两眼一抹黑,完全找不到北;还有一种是运气问题,有时候要干成事真的需要一点运气,如果是运气问题,不要着急,要相信运气最终一定会青睐努力的人。如果是前两种情况,赶紧补救,把他安排到更适合的位置,或者给予必要的培训,如果是最后一种,给予鼓励,或者人为制造点运气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的理论决定了我们观察的结果。我们明确的定义苦劳的核心目的是要统一我们对苦劳的观察结果。把苦劳定义为付出的时间,我们就不再因为用功劳来评价一个人而显得功利,也不会再被员工的苦劳所困扰。对于真勤奋的同志立即给予必要的帮助,加速他们的成功;对于伪勤奋的同志,让其意识到其问题,加速他们行为的转变。做好了这些,我们用功劳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就不用再纠结了。

看了以上文字,如果你觉得有道理,想在你的团队试一试,先把这个概念与员工们达成共识,有言在先会比较好。否则等他来找你谈苦劳的时候,才来说这话,他一定已经听不进去了。

附:评价苦劳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这个人的加班比平均水平高多少?这个人是真勤奋的人还是伪勤奋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你一招:不再被下属用“苦劳”绑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nc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