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作者: 橘子要加糖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0:51 被阅读0次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专车市场份额的统计中,滴滴公司已经达到92.5%,显然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二分之一及以上。依托共享经济这一巨大发展优势的滴滴在2017年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并在专车市场中已然构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但在其巅峰发展仅一年之后,在今年的三个多月时间内,接连曝光了两起令人心惊的杀人事件。这令无数网友对网约车安全性的怀疑达到了一个濒临爆发的高度。

    据北京市海淀法院网披露的滴滴出行车主犯罪情况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公众所知悉的事实程度远远低于网约车平台衍生出的案件数量及危害程度。

    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确保用户乘客的安全本应是网约车平台服务的核心

    但自2015年起,据不完全统计,法院已处理至少50起滴滴司机相关案件。其中有多起案例为性侵、性骚扰事件。讽刺的是,直至今年5月份郑州顺风车杀人案在网络上被曝光后,女性的出行安全才真正被滴滴管理层纳入高度关注事项的列表中。

    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共享经济在衍生之初是为了将闲置物品资源整合起来进行二次利用,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供需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甚至可以衍生出绿色环保,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更为宏大的目的意义。而顺风车的推行之初也仅仅是想要那些拥有私家车的车主在上下班的通勤路上,利用工具之便“顺风”搭载乘客,帮助减轻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同时乘客与司机共同承担路程油费,实现司机、乘客、城市交通运输三方的共赢。

        但在巨额利益面前,曾经许诺的“公益平台”早已变成了如今这副豺狼虎豹的面孔。顺风车业务也早在平台不断强化的社交功能及盈利目的的冲击下违背了初衷。滴滴不断推出的社交功能宣传及活动,大量使用的带有诱导性的广告文案及海报,使原本承担交通运输功能的平台不再单纯。

        在社交功能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悄然无息提高的平台服务费,对司机所得进行抽成,不仅使公益的初衷变质,更极大地降低了乘客的安全保证。

        在郑州空姐遇害一案发生后,滴滴已强调对司机身份背景的审核。但在已覆盖全国近400座城市的巨大服务量面前,或是怠于繁琐的细节审查,真实性考核;或是惧于庞大的成本花费,滴滴并未真正做好对每一位车主的背景考查,也并未做好日常的监控及安全管理。

        当监管的约束力只能依靠道德进行的时候,当法律法规仅仅成为避免牢狱之灾的提醒时,这个体系的监管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正如最大程度的确保乘客的利益与安全本应是网约车平台的社会责任。但在缺乏有力监管的体系制度下,在面临似乎“唾手可得”的巨额利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可以为之让步。

        当前,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真正实现对用户的安全保障,更应是滴滴们思考解决的问题。

        据此,不禁有个问题出现在脑海:滴滴主宰的网约车共享市场是否走到了末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滴滴事件的思考与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rf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