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时代一路变迁至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以及将要到来的智能时代,与其讲是技术的变革,倒不如讲是人类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的升级。
农业时代崇尚的是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认识进而局限定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所以人们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可仍旧不能摆脱物质的匮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积累,社会生产的需求引发了工业革命,蒸汽机,飞机,轮船的发明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同时这也标志了工业文明时代机械思维的成熟,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更加坚信了人们凡果必因的笃信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现代方法论;直到信息论、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人们无法也不必步步追究于因果关系论,而是采用庞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指导分析判断决策,进而催生了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穿越时空的智者,他们一代代进步的叠加才有了如今我们眼里理所当然的世界,世界也因他们而蓬荜生辉,当然他们也都是这些新兴思维方式和技术的首要受益人,其次是利用新思维从事新兴技术的人才,等到全世界的人从中收益大概是半个世纪的事啦,而对当时未曾参与到新兴技术的普通人来讲,这意味着失业,意味着淘汰。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带我们回顾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是靠着海外殖民才消化了海量的工业产品,但即便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英国达到全民皆贵也是工业革命半个世纪后的事,而到德国、日本工业革命时就没有英国当时的运气啦,纳粹主义的登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巨大的产品输出不无关系;而美国,中国,一个凭借东部无垠的大草原,一个凭借几百年压抑的社会生产力与巨大的人口红利安然度过了本该震荡不安的年代。因此无论是摩尔定律引领的PC时代,还是基于4G的移动互联,几乎全世界的欢呼声都是来自美国中国,其它国家尽管可以享受的到同样的产品服务,但他们却已没有办法享受新兴科技带来的GDP增长的红利,因此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完全被隔离化啦。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因技术变革必将促进更大的不平等,尤其是智能时代的带来,无用阶层的兴起势在必然,纽约市一大批吃的白白胖胖的青年男女竟然聚众游行抗议——不公平,他们什么都不用干,依旧可以衣食无忧,实际上他们诉求的是什么呢?就像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讲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发现自己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啦。生产力的大解放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但那个时间段对于失业的具体个人来讲却槽糕的很啦,为自己享受不到的红利付出惨痛的代价。
现实很残酷,吴军老师在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必将掌握在不到百分之二的手里,如果不想被这百分之二的人控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加入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