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体悟岁月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
「浅析系列」《孟子》(万章下)第六节

「浅析系列」《孟子》(万章下)第六节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4:38 被阅读0次

    前言(补):在第二节中对西周的体制有所提及,但在六、七节当中就直接以诸侯与士的身份出现,若要真正意义上懂得一些道理,还需做一番说明。

    说明:首先,诸侯(可以是爵位亦可是官阶(君主))作为一个复合名词来说与士的单一名词(官阶)。如果,第六节中所出现的诸侯与士的确是两个官阶上的问题还有对比性,如果此间的诸侯代表爵位意义上的诸侯,那么,就无从比拟了。

    说明2:在西周政治制度下,卿是依附于诸侯的存在而生存的,而,士是依附于卿的存在而生存的,士与诸侯本就没有关联或是瓜葛,也就是孟子对万章所说的“士之托於诸侯 ,非礼也”

    赏析:在文中(中段)有提及“周”与“赐”二字,也就是周济与赏赐的意思。前者,是作为流亡而需要最低限度上的生活水平的保障的;后者,是作为为国家贡献的成员之一,可以通过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多少而享有不同的生活质量的。简言之,前者与后者即是生存与生活的区别(流亡者以延续生命为主,而本国者以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为主)。

    引申(生存与生活):

    1、生存与生活若是从物质上来论,即是由自己的身份(流亡者或是贡献者)的不同所获得的来自外界的给养的程度不同来分辨的。当获得来自于外界的给养小于自己生命所需求的最低限度,则有可能无法生存或苟延残喘;当获得来自于外界的给养等于自己生命所需求的最低限度,则也许刚刚可以正常的为人处世;当获得来自于外界的给养大于自己生命所需求的最低限度,则可以通过汲取与储藏的方式来让自己的生存意义扩大,从而进入生活的境界(意义)。

    2、生存与生活若是从精神上来论,有的人仅仅只是存于没有信念、希望、意义的行尸走肉的“存在”当中(与“死物”无二。死物:指代没有灵魂、绝对意义的东西,有的人可能自身就已经成为了金钱、物质);而,有的人即使表面上穷困潦倒,其内心精神境界却是无比高尚,拥有扭转所谓的金钱、物质等的力量(这是与天地、宇宙共生的力量(天地、宇宙不因外物的得失或是多少的改变而改变))。

    3、生存与生活若是从物质+精神来论,得看一个人所追求的物质与精神百分数各占多少比例(在有效范围内30%~70%,都可以说是在生活):若对物质的追求近乎于100%,那么这个人与“死物”无二,就像“死物”一样被物质与金钱所创造出来,躯体存在,而灵魂早就泯灭了;若对物质的追求近乎于0%,那么这个人一样无法生存(无法供给身体(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供给)。所以,除了绝对意义上的极端外,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就看自己怎么拿捏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上的追求的占比(一般来说,在现下优渥的物质条件中,更多的人应该选择增加精神占比,来让自己真正充实起来,然却还是有很多的人追求着极致的物质生活,让自己变得空虚、冷漠与麻木,就好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在最后的最后,伴随着外物的烟消云散,这些追求极致的人也就跟着一起消亡了)。

    赏析2:文中后半段提及君主对臣下的馈赠,臣下是否一直接受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孟子所给出的举例与对比说法的佐证说明,都并不是太妥当,在此就仅仅以“点”的方式做简要说明。

    点:文末,以尧舜时期的尧对舜的做法——君主对圣贤的给养作为鲁缪公对子思的给养的正面例子来回答万章的所谓“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的回答确实不妥。因为,尧舜时期是华夏民族采取禅让制的时期,而在鲁缪公时期早已采取了王位世袭制的制度,用禅让制时期君主对圣贤的做法套用到鲁谬公时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可行性,也即,就算鲁繆公效仿尧而待子思如舜,他也无法做到尧对舜所做的一切。

    赏析2(1):故,在真正的赏析过程中,只能拿掉两相所做的对比,仅仅来看尧对舜所做的“尧之於舜也~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在《万章上·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舜拥有来自尧所给的士人、美女、尊与贵,也就其实是尧几乎把所有的身外之物都传给了舜,而舜也正依赖于这些东西而成为了继尧之后的圣王。换言之,尧与舜的接替当中,包括士人、美女、尊、贵在内都是作为圣王自身而言的外物,以圣王为核心,以这些外物(辅佐)为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或是桥梁、阶段,可以说他们这一系列的存在是一整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无法分割。只是,当圣王离去之后,这些辅佐的外物不一定随圣王一同离去,也即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然而,在禅让制时期的的确确的一整套贡献在王位世袭制时早就分崩离析了:不仅没有圣王,而且治理国家的所有存在也不再是无法分割的了。换言之,不仅治理百姓的难度大大提高,对于执政者而言也没有了统一的步调可循(有圣王的时候,以圣王为唯一的马首是瞻);更甚者,百姓对于所谓的(分封制或中央集权制)君王有了可以反抗的能力(原来圣王所拥有的一切,现在不完全都在圣贤的周边(士人、美女、尊、贵(历史上因为民心散乱而遭到起义的,因为国库空虚而遭到入侵的,因为美女作为贿赂与受贿的筹码而遭到灭国的,因为马首是瞻的对象纷乱而遭到人仰马翻的都不在少数))),从而出现了更朝换代的情况。

    引申:真正意义上的传承,需是全套传承,特别是知识、道理、教育等方面,更是需要全套的传授与正确的继承。否则,有时,会造成误解、误会的状况出现;有时,会导向一种错误的路径;甚者,还会使得传承成为一种伤及人类发展、前行的存在。

    然而,因为没有了完全意义上的马首是瞻,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全套贡献。人类若要真正意义上的重返太平盛世,还是得要拥有圣贤的意识,在真正的圣王重新带领民众与天地前行之前,还望各位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共鸣状态的初期,致使圣王能够通过这样的共鸣呼唤(求救)尽早的出现在凡人的眼前,救人民于水火。

    另:世袭制的存在,即是导致每个国家(历史中的国家)最终被他国灭亡的罪魁祸首(也即,世袭制的存在本身就是分崩离析的条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孟子》(万章下)第六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ts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