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独角兽,商誉竟高达21亿!短短几年并购30多次,业绩股价齐飞……医药领域相当独特的一份...
一提到肿瘤、癌症,很多人都很恐慌,觉得很可怕。可是,其实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病不是癌症,而是另外一类慢性病,其患病率、致死率其实比癌症还要高,并且,很多都需要终身服药。
换成投资视角来描述,也就是说:天花板高、护城河宽。
这类疾病,名叫: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从患病率上看,2015年,中国人口13.75亿人,其中,2.9亿人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占2.7亿人),而糖尿病为1.15亿人,肿瘤患者约上千万人。[2]
从致死率上看,心血管病造成的占比最大,高达42.6%,高于肿瘤(26.4%)、呼吸(11.8%)。甚至,在农村居民中,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更是高达45%。
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又是困扰人类相当长时间的一个大类:
在1977年之前,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或者外科开胸为主导,药物治疗见效慢,外科手术风险又很大。直到1977年,德国心血管医师安德烈亚当斯·格林特茨格,发明了PTCA疗法,这是人类手术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介入式手术疗法。
介入式手术,医生只要借助导管,不用开刀,通过一个小的切口(穿刺点),可能只有米粒大小,就能实现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血管性和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手术。
以急性心梗患者为例,该疾病适用急诊支架手术,不装支架,死亡率是15%左右,但如果装上支架,可降低到3%至6%。[1]
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心脏支架这门生意,随之诞生。
国内第一个做心脏支架的,名叫:乐普医疗,1999年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心脏支架,到现在,已经成长为A股医疗器械板块的独角兽,市值619亿,排名第一。
2015年至2017年,其营业收入27.69亿、34.68亿、45.3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5.21亿、6.79亿、8.99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96亿、7.47亿、9.94亿,综合毛利率为55.33%、60.96%、67.23%。
乍一看,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28.02%,扣非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为31.36%,感觉还不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收入的61.7%、73.9%、75.9%,都是通过并购得来的。
甚至说,正是因为并购,才挽救了其之前的业绩瓶颈、营收增速下滑的局面。并购这两个字,是揭开它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的密码。2014年,它并购9次,2015年它并购11次,2016年它并购16次。如今,它账面的商誉规模,高达21.63亿元,这个商誉规模在医疗器械板块排名第一。其画风,如下:
按道理说:商誉这么高,是要割韭菜的节奏?
可是,这样的并购节奏,其实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不谋而合。美敦力,历史上先后完成并购50多次。可以说,本案堪称“中国版美敦力”。
好,看到这里,问题来了:
1)一个并购如此频繁、商誉规模如此巨大的公司,是否值得长期跟踪?
2)哪些领域适合并购,哪些领域不适合并购?
3)在医疗器械这个赛道,究竟哪些公司值得长期研究?
今天,我们通过乐普医疗这个案例,来分析下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财务特征。
— 01 —
一个非常牛逼的技术
▼
心血管疾病,最早主要采用药物和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药物治疗见效慢,而外科手术风险又很大。
1977年,德国一位心血管医师,安德烈亚当斯·格林特茨格(Andresas Gruentzing),脑洞大开,为了治疗困扰人类上千年的冠状动脉狭窄,通过介入手术方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简称:PTCA)。
当时的介入手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病变判断——在影像设备帮助下,经过腿部股动脉穿刺,通过销管,将造影导管送到冠动脉开口的地方,再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显示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程度。
第二阶段是撑开狭窄血管——在第一阶段的判断下,选取合适大小的球囊,经过指引导管,将球囊导管送至血管狭窄处,再注入压力使球囊扩开,达到将阻塞血管扩开的效果,退出球囊。
▼
这可能是人类医药史上最伟大的手术之一。这个操作快捷便利、创伤小,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先河,格林特茨格也被誉为“介入心脏病手术之父”。
不过,毕竟格林特茨格时代的手术,哪有现在完美。
最早的介入手术应用不久,不足之处开始显现:每3个人就有1个术后再复发,术后心血管再狭窄率仍高达40%-50%。甚至每20个人,在手术过程当中,由于血管出现夹层,或出现血栓栓塞,出现致死性的重大风险。
1987年,瑞士Ulrich Sigwart教授在此基础上创新,借鉴了工程隧道行业的设计理念,决定在球囊扩张过的地方,放置类似的一个装置,作为支撑。
于是,一个伟大的医疗器械:心脏支架诞生了——金属裸支架(BMS),这是第一代支架技术。
支架技术的几次重大迭代,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一件事:降低术后再狭窄率。
▼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第一代支架,使得术后再狭窄率大大减低,减少到20-30%。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放了支架,容易引起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膜增生没法消除,不能完全预防再狭窄的发生,怎么解决?
于是,有人琢磨,应该对金属支架的材料进行改进,提高生物相容性,再加入抗再狭窄药物,达到降低术后再狭窄率的目的。
直到1999年,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由强生子公司Cordis首研,其产品 Cypher于2003年成为FDA批准的首个药物洗脱支架,终于将术后再狭窄率降低至5%-10%。
这,就是第二代支架:药物洗脱支架(DES)。
▼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
通过三种材料:“金属支架+聚合物载体+药物”,达到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率的效果。
但是,第二代技术仍然不完美。晚期有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虽然概率很小,大概只有3‰,但是一旦发生,致死率却极高。没办法,就只能在第二代支架DES的基础上,在材料技术上继续突破。
这个技术迭代,经历了整整十年。
到2013年,雅培首先研发出了第三代支架技术(BVS)——全吸收式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终于解决了前面说的重大问题。
截止目前,BVS已成为冠脉支架领域的发展趋势。看得出,支架技术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材料科学发展史。
在中国,这个产业的萌芽,始于1984年。当年,国内首次引进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血管支架发展至此开始。
本案,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是介入手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从事心血管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第一大产品就是心脏支架。
在讨论细节之前,有一个关键人物,必须介绍,他名叫蒲忠杰。
蒲忠杰,1979-1982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从事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接触心脏支架的研发工作,1998年11月,他成立了美国WP公司,唯一股东是他的老婆张月娥。
此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以现金出资占股70%,WP公司以技术出资占股30%,成立乐普医疗。
1999年7月,乐普生产了国内第一批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填补了中国冠状动脉支架产品的空白。
然而,这款产品在技术上比外资产品落后很多,当时的心脏支架市场也正被外企垄断,所以,乐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被迫无奈,乐普暂停销售,闭关修炼,攻克技术难关。
整整三年后,2005年11月,其研发的“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Partner)”(采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技术)获得产品注册证并上市销售。
这算是一个重磅产品,推出后第二年的2006年,就实现了上亿元的销售额。注意,这是乐普在材料领域的突破,一次重大转折。
虽然生产出了心脏支架Partner,但是,配合Partner使用的输送器(即球囊导管),不能自主生产,完全依靠委托加工,占整体原材料采购额的60%-70%,成本很高。
于是,2007年,通过自主研发,获得规模化生产“PTCA球囊导管”能力,结束了支架配套输送系统依靠OEM提供的局面。这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可以说,整个医疗器械领域,天然就是一门技术门槛极高、材料要求极高的领域,属于医疗和新材料行业的交叉点,一旦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技术优势,后来者很难侵入。
如果要扩充新赛道,怎么办?在医疗器械领域,最重要的手段:并购。
2008年起,是乐普医疗并购的第一阶段——总体方向是围绕主业,介入领域进行布局。先后收购天地和协(导管、导丝、鞘管等配套器械或介入配件)、上海形状(先心介入封堵器),完善介入医疗产品配套能力。
2010年起,是其并购的第二阶段——从主营的介入领域,进入起搏器等相关赛道。先并购卫金帆医学,获取“血管造影技术”;再并购北京思达,获取“心脏瓣膜”技术;此外,还并购秦明医学获取“双腔起搏器”业务,并在2012年增持累计持股75.10%控股。
一边搞并购,一边自研产品方面也在加强。
2011年,研发出自己的第二代药物涂层制支架Nano。2013年,研发出自己的第三代药物涂层制支架GuReater。
2012年,受高值耗材降价影响,营收虽增,但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公司开始新的布局。
从2013年起,开始了其并购的第三个阶段——从医疗器械,进入心血管病药品等市场规模更大的赛道。特别是,在心血管药品领域,其布局的抗血凝、降血脂领域,是心血管药物市场的两大重点赛道。
先是并购新帅克,获得了心血管领域第一大重磅药物:抗血凝药物氯吡格雷,市场规模预估500亿;接着,又并购浙江新东港药业,获得另一大重磅药物: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市场规模预估400亿。
2014年,蒲忠杰从总经理晋升为实际控制人,并确立了平台化发展的战略,业务领域涉及器械、药品、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等领域(包括金融)。
在器械领域:2015年并购宁波秉琨,进入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器械;2016年投资四川睿健医疗,进入血液透析领域。
在药物领域,除了心血管领域药物之外,还进军天花板高、技术壁垒高的慢性病领域,如糖尿病(规模362亿元)、抗肿瘤。
在糖尿病领域:2017年,投资辽宁博鳌,获得了甘精、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的在研品种,目前,第三代胰岛素的竞争者还不多,国内只有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甘李药业、联邦制药、通化东宝(获甘李授权)。
在抗肿瘤领域:乐普医疗与大股东合资组建乐普生物,通过并购+合作,储备PD-1/PDL-1和溶瘤病毒等潜力品种。
一系列并购的同时,自研产品仍在不断升级。
需要注意的,目前,自研的第四代支架NeoVas已经提交认证,预计于2018年上市。
▼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证券)
梳理完乐普的发展,总结下来,逻辑如下:
从器械赛道出发,一方面在材料、技术上突破,一方面通过不断并购衍生到药品等相关领域。
如果从美股找一家公司对标,那么,可以说乐普是“中国版的美敦力”。美敦力和乐普同属心血管病赛道,在并购方面,美敦力先后完成并购50多次,而乐普则是先后并购了30多次。
— 02 —
心血管病的超级市场
▼
乐普医疗,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蒲忠杰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27.77%。
▼
业务分四大板块: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和新型医疗业态。
▼
直接来看业绩:2015年至2017年,其营业收入27.69亿、34.68亿、45.3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5.21亿、6.79亿、8.99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96亿、7.47亿、9.94亿,综合毛利率55.33%、60.96%、67.23%。
从收入构成看,医疗器械的营收贡献约为55%(毛利率为67%,而耗材毛利率可高达82%,新型介入医疗服务毛利率40%),其次为药品(占收入比重38%,毛利率71%)、医疗服务(占收入比重5%)。
▼
▼
注意,其医疗器械的代表产品为心脏支架、起搏器,而药品的代表产品为氯吡格雷(抗血凝药)和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血脂药物)。
▼
其经营逻辑,是从单一器械公司,逐步发展为围绕心血管病领域综合型企业。
刚上市的时候,只有医疗器械的两款大产品——冠心病的药物支架和先心病的封堵器。此后是从单一的器械生产商,通过不断的并购,发展到现在的四大业务板块。
举例来说,通过并购,其版图不断扩大。如2008年收购了上海形状获得其先心病封堵器产品、2010年收购秦明医学获得其双腔起搏器产品、2010年收购卫金帆获得血管造影技术、2010年收购北京思达进军心脏瓣膜等。
如今,除心血管医疗器械之外,其还布局了外科、血液类产品,诊断试剂产业,和智能医疗器械。
几大业务中,医疗器械(支架和起搏器)仍然占据大头。我们主要来看器械这一块。
其上游,主要原材料是聚合物载体、医用不锈钢管(316L不锈钢)、热缩管等医用塑料管材、药物雷帕霉素等。
其中,关键原材料是支架用不锈钢薄壁管、球囊导管用原材料及配件,都由国外采购,注意:
1)不锈钢薄壁管是支架的最重要的原材料,全球生产商少,采购金额较小但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
2)输送系统(即球囊导管)的原材料和配件——球囊导管塑料管、近端不锈钢配件(涉及委托加工而不是标准件直接购置)。
3)球囊导管用其他原材料——吹制球囊的塑料管、球囊导管前端的内外两种塑料管、金属标记等,供应商多。
其下游,主要是医疗器械和医药代表、医疗机构、药店等。有经销、代销、直销模式。应收账款占比高达35%,其中医院占一半,表明在产业链中不属强势方。
本案,乐普医疗的生意流程,主要是几步:研发——并购——产能——销售。
— 03 —
根结底还是一门材料生意
▼
乐普医疗主营业务是心血管医疗器械和药品。心血管医疗器械中最大的产品是药物洗脱支架(DES),是一种介入式治疗器械,主要用来治疗冠心病。
至今,PCI治疗使用的支架,已经经历了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支架(DES)、可降解支架(BVS)几段技术迭代历程。
接着来看,其研发投入,以及在研的产品到底有哪些。
2015年至2017年,乐普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1.72亿、2.25亿、2.89亿;营收占比分别为6.23%、6.49%、6.37%。研发资本化占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36.15%、29.54%、18.95%。
这个研发投入如何,跟同行业比比才知道。
微创医疗(港股)——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81亿元、3.51亿元、3.99亿元(按照美元当年平均汇率);营收占比分别为16.29%、13.55%、13.30%。其中,研发资本化占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1.42%、1.80%、1.59%。
迈瑞医疗——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8亿元、10.8亿元、11.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2.33%、12.06%、10.13%;其中资本化比例分别为0%、1.10%、1.02%
鱼跃医疗——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51亿元、1.20亿元、1.2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20%、4.55%、3.55%;其中资本化比例分别为0%。
其中,研发投入绝对值最高的,是器械领域的独角兽迈瑞医疗;而研发投入占营收占比最高的,是微创医疗,占比为13.30%,其次是迈瑞医疗(10.13%)、乐普医疗(6.37%)、鱼跃医疗(3.55%)。
另外,就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来看,最高的就是乐普医疗18.95%,微创医疗1.59%,其次是迈瑞医疗(1.02%)、鱼跃医疗为0。
接下来,再来看看影响未来业绩的关键因素,本案的在研产品管线:
可降解支架——即:全降解聚合物基体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NeoVas),是最新一代心脏支架技术,已于2017年8月获得CFDA注册受理,有望在2018年上市。注意,乐普NeoVas的多项关键临床数据,显著优于雅培的Absorb支架的临床数据。且,全球唯一的竞争对手雅培Absord,已经因商业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停止销售,这个可能会给与乐普医疗以弯道超车的机会。
左心耳封堵器——已经完成临床植入,预计2018年四季度申请注册,2019年获得生产注册。注意,由于技术壁垒高,全国拥有左心耳封堵器技术的企业仅有三家。
AI-ECG 平台(AI ECG Platform)——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心电图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已获得FDA受理。
▼
除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之外,乐普医疗在药品领域也有布局。如抗血凝药氯吡格雷、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已完成BE试验,阿托伐他汀钙已报产。此外,甘精胰岛素已经进入临床。
▼
乐普医疗的研发投入虽比同业来说不是最高,但在研产品管线很丰富,主要是因为自研+并购的商业模式决定的。然而,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高,需要留意。
— 04 —
一次又一次的并购
▼
研发看完,来看本案另外一个重点:并购和商誉。
在医疗器械领域,由于技术、工艺壁垒太高,研发周期太长,要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靠内生增长,加大研发投入;而另一方面,对高科技含量的领域,自研毕竟有时间周期和市场不确定性,所以,更关键的是抓住机遇,通过并购迅速布局其他赛道。
同时,不仅仅是医疗器械领域,值得更深入思考的是:哪些领域真正适合并购,哪些领域并不适合。适合并购的领域,具备几个特征,一是业绩长期可持续,产品生命周期长,而非短期增长,二是在关键要素上短期无法建造,比如技术、品牌、地域独占、产能、牌照等护城河。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制药、器械、医院、体检中心、高精密制造、酒店等领域比较适合并购,而电影、手游等领域,并购风险就很大,为啥,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短、业绩持续性很难保证。这种情况下做出的估值,不具参考性。
回到本案,要预判医疗器械行业未来业绩,一是看自研产品上市的节奏,二就是看并购节奏。
2017年,医疗器械企业10大并购案,交易总值达到735亿美元。其中,以雅培250亿美元收购圣犹达获取其心血管医疗技术最是显眼。
回到本案,乐普医疗上市8年,已经做过30多次并购。从单一的冠心病介入支架起家,并购获得其他种类医疗设备、药品、医疗服务等业务,形成“心血管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从最初的基因筛查、药物预防、诊断、再到治疗(药物+介入)、和术后服务,全部都有布局,形成心血管产业链闭环。
▼
所以乐普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心血管平台企业的并购历史。
▼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
首先,来看看并购对营收的贡献力度如何。
我们简单的把合并报表的收入减去乐普医疗母公司报表的收入,视作为通过并购获得的收入。如图所示,从2012年之后,通过并购贡献的收入占比越来越大。
▼
其次,并购效果如何,需要结合并购对营收增长率的影响来看。
2008年未上市前——并购上海形状(100%),获得封堵器产品,当年,营收增速上升。
从2009年到2012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逐年下降;尤其是到了201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
从历史分析中可以知道,营收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到乐普医疗受到高值耗材降价的影响,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医疗器械所带来风险,公司在2013年开始了药品行业的布局。
2013年——并购新帅克(60%),开始布局药品领域。获得重要抗血凝药氯吡格雷,开始进入药品生产领域。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营收增速扭转前面四年连续下降的局面,开始恢复到30%以上的增速。
— 05 —
一个核心的问题:商誉
▼
搞这么多并购,效果究竟如何,要来把商誉拆分细看。
2015-2017年,乐普医疗的商誉分别为17.99亿、20.69亿、21.63亿。来看看这个商誉增长的过程,图片的表现非常形象,很容易看出2010年、2013年和2015年曾发生过重大的收购事件,商誉增长幅度很快。
分别对应了:2010年收购秦明医学,2013年收购新帅克(乐普药业),2015年收购新东港、宁波秉琨,因支付大额对价而产生的商誉。
▼
此外,用“商誉/收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得出的收购溢价来看,2016年收购新乡恒久远药业支付的溢价最高为9.16,此外是乐普药业(新帅克)的3.91,宁波秉琨的3.68,可见乐普未来对药品赛道的重视。
▼
▼
此外,最好还需要通过对比可比公司来看看,并购布局是否合理。这里挑选了,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来做对比。
对于商誉,我们要关注两点:
1)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否过高?
2)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首先,2015-2017年,乐普医疗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3.27%、21.78%、16.91%,近三年所有下降。
▼
迈瑞医疗,2014-2017年,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8.98%、10.63%、10.71%、9.15%。
鱼跃医疗,2013-2017年,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05%、0.89%、2.73%、1.38%、11.18%
微创医疗,2015-2017年,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1.71%、11.42%、10.51%。
相比而言,乐普医疗商誉占比比较高。
其次,对于并购所得的商誉,是否有减值风险,重点看业绩情况是否良好。
乐普医疗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关于商誉的减值只有2017年有0.18亿,来自荷兰的子公司Comed B.V.,是乐普并购中的唯一一个国外子公司。2011年间接持股70%,但是后期战略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所以将所有的商誉全额减值。最近三年,没有发生其他商誉减值的情况。
此外,对于前面图中商誉比较高的几个并购对象,后续研究需要密切跟踪,如宁波秉琨、浙江新东港、乐普药业(新帅克)。
而同行业,迈瑞医疗、微创医疗的商誉占比也较高,迈瑞曾在2015年发生过0.58亿的商誉减值;微创医疗则在2015年和2016年发生过两次商誉减值,分别是0.061亿、0.066亿,需要留意。
此外,除了商誉减值之外,还需要密切留意质押、担保、拆借、减持等方面。据公告,截止2018年3月,本案实控人蒲忠杰占公司总股本的 12.87%。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占其本人持有股数的99.69%,占公司总股数的12.83%。
— 06 —
一件关于产能的小事
▼
医疗器械、药品的生产,需要拿地、建厂。这一切,体现在财报上主要就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通常,我们通过“当年收入/当年固定资产”指标,来衡量单位固定资产的效率。此处为了平滑在建工程转入的影响,我们采取“当年收入/固定资产平均额”来衡量其对固定资产的效率。
乐普医疗,2015年到2017年,固定资产分别为8.99亿、11.06亿、11.33亿,固定资产效率为3.89、3.46、4.05。
▼
从图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上涨时,营业收入也随之上升。固定资产的增加幅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0年、2010-2014年、2015年之后,随之对应的营业收入的增幅也随之对应。
固定资产效率对比同行:
微创医疗——2015年到2017年,固定资产分别为2.61亿、10.03亿、11.20亿,单位资产对收入的贡献为1.44、1.55、1.67。
鱼跃医疗——2015年到2017年,固定资产分别为4.33亿、4.54亿、5.05亿,单位资产对收入的贡献为4.86、5.81、7.02。
迈瑞医疗——2015年到2017年,固定资产分别为18.41亿、20.27亿、23.38亿,单位资产对收入的贡献为4.35、4.46、4.78。
乐普医疗与同行业中体量最大的迈瑞医疗相比,固定资产效率相差不大。
▼
— 07 —
关于医疗器械的销售
▼
有了产品,接下来还得看销售。乐普医疗销售费用率保持在15%-25%之间。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28.02%,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为22.48%。
▼
这个数据是啥水平,对比同行业来看:微创医疗、鱼跃医疗、迈瑞医疗。
那么,谁家的销售费用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最好呢?通过销售费用率三年增速vs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对比的结果来看。
微创医疗,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8.67%,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为-4.45%。
迈瑞医疗,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18.09%,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为-5.2%。
鱼跃医疗,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29.75%,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为18.57%。
▼
迈瑞医疗的销售费用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最高,销售费用三年复合增速为负,而收入却仍然保持了18.09%的增长。此处变相可看到品牌的影响力,花在招揽客户上的钱更少,但收入仍然快速增加。
其次是微创医疗,销售费用三年复合增速为-4.45%,而收入却仍然保持了8.67%的增长。但是需要注意,微创医疗的利润在2014年和2015年为负,所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
注意,乐普医疗新产品双腔起搏器正处于市场导入期,可降解支架(NeoVas)即将获批,还有多个在研产品也会陆续上市,市场推广和医药教育的销售费用比较大,可以理解。
— 08 —
应收账款,需要重点留意
▼
对于乐普医疗来说,销售费用三年复合增速比较快,收入的增长也比较快,那么收入的增长是否健康?
此处来看四个细节:
1)应收占营收比重:应收占比非常高,2017年为35.96%,最高的时候在2014年达到49.12%。此外,从应收占比的变动来看,2010年之后就开始由最初的20%一直上升到约为50%,再到近期35%的稳定值。
▼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一直比较高,一方面和行业惯例相关,另一方面也和其产品销售模式相关(52%比例为面向医院直销),能反映出一定的产业链话语权。
2)应收账款账龄:一年内到期的应收账款占比逐年下降,从2015年到2017年,分别为96.55%、71.27%、65.31%;
3)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坏账计提比例很低,1年以内的只有0.5%。
▼
4)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变低,但近三年有所好转。
这样的应收账款表现如何,需要与同行比比看:
从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上看——乐普最高,迈瑞最低。
▼
从应收账款账龄上看——2015年到2017年,鱼跃医疗,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89.37%、88.62%、93.14%;迈瑞医疗,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94.19%、91.33%、93.31%;微创医疗分别为90.82%、90.38%、98.04%。
再从坏账计提上看——鱼跃医疗,一年内到期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5%;迈瑞医疗,通常会给客户0-90天的信用期,超过信用期限,按不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一年以内计提的比例最高可达50%;微创医疗尚未披露。
综上来看,迈瑞医疗的应收账款占比、账龄、计提比例综合表现更强,而乐普医疗,鉴于其销售模式直销占比较重,下游医院的话语权强,应收账款的表现略逊一筹。但其坏账准备的比例过低,需要注意。
— 09 —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赛道
▼
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细分市场按照市占率大小,依次可分为:体外诊断(14%)、心血管(12%)、骨科(9%)、影像诊断(8.5%)等。
其中,体外诊断最大,早前我们对安图生物做过详细分析。其次,第二大赛道是心血管类器械。
心血管疾病,是三大慢性病之一,因为要持续治疗,所以,行业天花板很高。
从全球市场来看,心血管病领域中,药品和器械的占比为7:3。而中国市场中,该比例为9:1。可见,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药品市场规模最大,同时,心血管的医疗器械的提升空间很大。
201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药品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而器械市场达到430亿美元。2017年我国心血管市场药品规模3000亿人民币,而器械市场规模为257亿人民币。[3]
▼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本案,乐普专注于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我们重点来看医疗器械。
心血管病医疗器械市场,可以分为四大赛道,心内科(代表器械:心电图机、除颤器、心电图)、心脏介入(心脏支架、球囊导管)、电生理器材(起搏器、电生理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器械(封堵器、经导管瓣膜)。
▼
其中,心脏介入(心脏支架和PCI耗材)占比超过60%,增速约为10%-15%之间,市场规模约为115亿;而电生理器材(起搏器)市占率约为8%,增速约为8%,市场规模约为30亿。
▼
我们沿着代表产品,来选选择心血管器械领域的可比公司。
先看支架领域——在国内市场,整体以国产为主,并且竞争格局是“三国演义”:乐普VS微创VS吉威。同时,国外的雅培、美敦力、波士顿科学、赛诺等也占小部分市场。
▼
再看起搏器领域——市场规模30亿,国内市场呈现“外资垄断”的格局,代表公司有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乐普。
▼
这里,我挑选出几家外资巨头来做对比:雅培、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圣犹达(已被雅培收购)、强生(医疗器械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20%,且以外科、骨科器械为主,心血管器械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6%)。
商誉——商誉最高的是美敦力395.43亿美元,然后是强生(319.06亿美元)、雅培(240.20美元)、波士顿科学(69.98亿美元)。
商誉占总资产比率——美敦力最高,为43.27%,其次是波士顿科学(36.75%)、雅培(31.50%)、强生(20.28%)。
研发投入占比——强生最高,投入占比14.34%,109.62亿美元。其次是:波士顿科学(占比11.02%,9.97亿美元)、雅培(占比8.16%,22.35亿美元)、美敦力(占比7.52%,22.53亿美元)
固定资产效率——波士顿科学最高,为5.44,其次是强生(4.65)、美敦力(4.1)、雅培(2.19)。
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美敦力为0.69%、波士顿科学为-2.66%、强生为-3.77%、雅培为0.05%;收入三年复合增速,美敦力为1.92%、波士顿科学为10.01%、强生为4.55%、雅培为15.86%。
▼
应收占营收比重——波士顿科学最低,为17.11%,其次是强生17.65%,雅培19.16%、美敦力19.99%。
市值——强生3312亿美元、美敦力1170亿美元、雅培1103亿美元、波士顿科学447亿美元。
以上对比公司中,一线公司自然是强生、雅培,但考虑到强生、雅培是产品线众多的综合公司,应另外考虑。而在心血管赛道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波士顿科学,画风如下:
综上,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
1)医疗器械行业,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分支。按照医疗器械的细分赛道来看,市场规模最大的是体外诊断(14%),其次是心血管(12%)、骨科(9%)、影像诊断(8.5%)。体外诊断领域,之前我们研究过体外诊断(安图生物、迈瑞医疗),这次,我们来看器械领域的第二大赛道:心血管。
2)心血管病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四大类,心内科、心脏介入、电生理器材、先天性心脏病器械。其中,心脏介入的市场规模最大,代表产品为心脏支架,国内市场规模有115亿元,其次是电生理器材,代表产品为起搏器。
3)本案,乐普医疗主打心脏介入市场,兼具其他。目前,心脏介入领域,国内竞争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乐普VS微创VS吉威,乐普排名第一。而起搏器市场,则由外资垄断,主导企业是美敦力、圣犹达(雅培收购)、波士顿科学,乐普市占率第四,约为6%。
4)注意,虽然心血管器械赛道是个好赛道,但是,从现阶段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来看,国内心血管病的市场,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VS器械,规模对比为9:1,国外为7:3。所以,虽然心血管医疗器械的想象空间很大,但收入增长易触及瓶颈。以乐普为例,其营收同比增速,从2009年的峰值43.4%,逐年下降,到2012年,同比增速只有10%。
5)因此,想要保证收入平稳、快速增长,一定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显然,相较于心血管器械而言,心血管药物是个天花板更高的赛道。但是,想要从医疗器械切入到药物研发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研发壁垒,以及时间成本。所以,最好、最快的途径,莫过于并购。2013年,其并购新帅克,布局心血管药品领域,并且是第一大心血管药物——抗血凝药氯吡格雷。并购带来的收入利润增长很显著,营收增速恢复到30%以上。另外,第二大心血管药物,阿托伐他汀钙,也于2014年收购囊中。
6)此后,乐普扩大了并购范围,进行心血管全产业链布局:向上游蔓延,布局体外诊断器械,负责心血管基因筛查、诊断;加码中游,在医疗器械、药品领域,提供全方位治疗方案;再向下游延伸,布局医院医疗服务、手术服务、移动医疗等。
7)所以,乐普医疗的商业模式,包括了外延式驱动和内生式增长两方面,且以外延式驱动占主导,近些年来,并购提供的收入贡献,2017年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6%。那么,乐普医疗未来营收和利润驱动力,重点要看两个:一是并购,关注并购布局、商誉高低、商誉减值风险;二是自研,看研发投入金额、投入强度、投入方向。
8)目前,在研产品中,值得期待的是——最新一代心脏支架技术:完全可降解支架,全降解聚合物基体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NeoVas),有望于2018年获批上市,国际上,暂无竞争对手。此外,左心耳封堵器,预计2019年获得生产注册,国内拥有此技术的仅三家。抗血凝药氯吡格雷、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已完成BE,阿托伐他汀钙已报产;甘精胰岛素也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10)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研发投入、商誉、固定资产效率、销售费用对收入的拉动力、应收账款分析等指标来做对比,医疗器械这个赛道的独角兽,更加值得持续关注——迈瑞医疗,目前正在IPO排队中。
11)按照以往惯例,做一些风险提示:一是,估值:本案的PE-TTM (扣非)为65.35倍,鱼跃医疗为38.35倍、微创医疗为99.13倍,医疗器械板块平均动态PE为51.11倍,从历史估值来看,目前有高估风险;二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1年以内账龄的比例逐渐下滑,且坏账计提还需更加谨慎;三是,商誉较高;四是,质押,实控人累积质押情况需要关注。
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数据你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只负责基本面研究,不负责你的交易体系。后续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
历史估值情况 数据支持:理杏仁
作者:并购优塾
2018.6.21~周四~晴~31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