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秀丽|社会心里服务师(15)

张秀丽|社会心里服务师(15)

作者: 大力133338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22:38 被阅读0次

    第1部分孩子吃奶的图片讲解。

    家庭教育当中重视的是家庭还是教育呢?我们都知道教育已经立法了,不需要再去我们研究了,家庭教育重视的是家庭,而谈论家庭就离不开关系。

    问题:家庭教育中是父亲的责任还是母亲的责任呢?

    听众的回答往往是都有责任。

    解释全就是无。全都有责任就意味着全都没有责任,例如,警察说在场的全都是嫌疑人,意思就是在场的并没有锁定目标。老师给考试划定重点说这本书上都是重点,跟老师没有画重点是一样的。

    引出来一个结论,家庭教育当中教育100%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只做两件事情,第1个是好好的挣钱,第2个是好好的爱孩子的妈妈。

    最终总结,对孩子来而言,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爱这个家这个家才是活的。

    就跟草房子一样,如果不住人很快就会漏雨,因为这个家没有人气再破的房子,只要有人住,漏雨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一个家有了人气就是活的。

    第2部分理解心里是什么?

    心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存在着,只要是存在于你头脑中的,就是一种存在,就好像是鬼一样,拿着勘测器去坟墓勘测并不能发现鬼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走在墓地上,会感觉阴森森的,因为鬼就在你的脑海当中,它也是一种存在。

    引申出慈能生勇的故事。妈妈去坟墓睡觉,孩子才不会撕票的故事。

    结论,所有的孩子出了心理问题,都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不够或爱的形式出现了问题,爱是一种奉献,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行动。

    孩子出了问题的家庭,一定是父亲或母亲都不爱孩子,或者是父母也根本不相爱。

    第3部分,这幅图片当中孩子看到了什么呢?

    回答孩子,从妈妈的眼中看到了未来的自己。0~1岁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与妈妈分离,他从妈妈的眼神当中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这就形成了孩子的信念,因为0~1岁发展的是希望的品质,一个人只要有了希望,遇到任何的困难都不会被打到。

    母乳喂养的价值,从心理层面上说,母乳喂养是母子的互动,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原型的建立。孩子吃奶是为了通过和乳房的互动完成和人的互动,完成和世界的互动,是长大后一切人际关系的原型。

    举例调查知识分子,包括老师,医务工作者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当孩子吃奶时妈妈在干什么?有的妈妈在看电视,有的妈妈在看手机,有的妈妈在温柔着看着他们的孩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负责任呢?追根溯源发现是他们的妈妈在给他们喂奶时不能一心一意没有责任心的妈妈,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

    一个妈妈能否满足婴儿的需求,靠的就是妈妈的共情能力,比如孩子哭了,妈妈很快就能判断出来,孩子为什么哭了,哭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很快就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时候孩子就能够产生一种全能感,这也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动力学认为妈妈怎么对待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变成了被对待的样子,妈妈与孩子的互动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原型。

    孩子出生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被妈妈盯着,四目相对时,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安全感的底层代码,也就是存在感,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自杀,有些人热衷于极限运动,他们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第4部分区分作为母亲的女人和作为女人的母亲,这是在性质上区分。举例孩子17岁洗澡后不穿内裤的例子。

    从程度上来区分有三种,100分妈妈,60分妈妈和零分的妈妈。

    举例孩子从低处爬到高处,害怕的时候会一直叫妈妈妈妈思考,为什么孩子不叫爸爸爸爸呢?这种无意识的声音,反映着孩子与大人的互动。

    100分的妈妈替代行为替代等于剥夺,心理的成长必定是在挫折中前行。妈妈剥夺了孩子的挫折,就剥夺了他的成长,以断奶为例,如果妈妈一直不能给孩子断奶,后果有两种,第1种孩子一直吃奶,第2种是孩子通过抽烟骂人不断的,吸吮等方式来回应这种后果。

    60分的妈妈,给孩子一只手当支撑物,从此孩子学会了上去就下来。

    凌菲儿的妈妈录像发现会打出一套组合拳,瞎指责,在讽刺,在挖苦,让你老实呆着,你就是不老实,你那些本事呢,下不来了吧?

    为什么会有三种妈妈的不同,发现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情绪稳定性的不同。妈妈情绪稳定,引领孩子成长。

    为什么一位女士的情绪能够稳定,而别的女士的情绪不稳定呢,爸爸在背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出来家庭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秀丽|社会心里服务师(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vi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