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巴比在群内表达了这一番话(我的解读):
她的日更还没有写完,后面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分身术的学员结营作业写了一万字,给她带来了压力;
助教工作事务繁多,当下还要给每个学员点评作业,压力很大;
可能还有其他的,巴比没有表达出来,最后巴比感慨压力大、分心了。
然后就发生了下图中的对话。然后巴比就消失在群里了。
沟通第一步,我们都做对了吗?(一)单纯从截图上看,一方解读信息,然后从自身经验出发给出解决方案;另一方情绪发泄较多,可能不满解决方案,然后消失了。
这种沟通情景下,
出建议的一方很受伤,很不解:
- 我好心好意给她出谋划策,她怎么不领情,还责备我多管闲事!
- 看我之前给你建议了吧,不听我的,现在活该!
- 这事儿我有经验,这么这么搞就对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倾述的一方很委屈,很愤怒:
- 这个人完全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还瞎出主意!
- 你行你上。完全不了解情况,就一副救世主的模样!
- 我只是想找个人吐槽下,发泄下情绪,你哪儿那么多的自以为是啊!
很多时候,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类型的沟通问题。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信息解码错误
信息处理流程图 by 浅浅如图所示,每一次的对话需要经过这样一次闭环才算完成一次极其短小的沟通,相当于,你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回复你一段内容。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中,我们的沟通是不是如我们所臆想的,畅通无碍呢?
-
说话者会因为语言能力、逻辑表达、情绪等因素,在信息组织(思考)到信息加码(表达:语言、文字等)的过程中产生偏差;
-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因外界干扰而发生变化;
-
信息接受者会因为自己的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在对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解读,从而和说话者的意图产生偏差;
仅仅从A到B这么短小的一个单项传递的环节,也许不到一秒的时间,信息从酝酿到接收就会有诸多因素干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噪声”。
文章一开头,我把自己的案例拿出来当靶子,所以今天我只是单纯说当信息在B13到B14,也就是信息解码时,我们可以通过做哪些事情,避免这个噪声的产生。
教练技术来帮忙
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引入一项教练技术----3F倾听技术。那什么是3F倾听技术呢?
3F分别对应的是:感受Feeling、事实Fact、关注点Focus。
当别人和你说话时,你首先要停下来倾听对方的感受(情绪)、事实、关注点(意图)。
有人说,这个不是很容易吗?觉察对方的情绪嘛,稍微有些情商、懂得察言观色的人都做得到的。
其实这是片面的。为了保证我们的理解和说话者的表达一致,我们需要在信息信息解码时保持静默。静默不仅嘴上还有心里。它要求你要有比较强的能力、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保持不评价、内心保持中立不要有判断。
带有判断就会有价值投射,在解码就会失效。基于价值判断,对方的小我就会出现。
有人说,嗯,我感受到了对方的情绪、事实和意图啦。我也放下了内心的价值判断了,那我就能避免“噪声”吗?
NO!
骚年,你以为的就是对的吗?你有和对方确认过么?你确认你的理解和对方达成一致了嚒?
所以,这个时候有个环节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却极其重要的步骤:你应该和对方确认信息,确认过程。这里给出相应的话术:你刚才说的是xxx,你的意图是xxxx,对吗?
3F倾听技术早几个月前永澄老师已经传授过,很惭愧我终究停留在认知层面,没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刻意训练。对于巴比,不仅没能帮上忙解决她的问题,还从另一个层面激发了她的小我,加重了她的内耗,实在很是抱歉!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今天我们解析了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细小环节,我们可以称之为“倾听”。倾听不是我听到你说的话了,也不是我明白你的字面意思了,更不是我自以为我懂得你的意思了。倾听是一种放下自我的状态。是个需要刻意训练的能力。尤其是自己在情绪状态下,还要让自己的理性自我转入到中心、开放、链接、觉察、包容状态,并倾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柯维说要“知己解彼”,倾听就是“解彼”的手段。
我是李敏嘉,一只走在自我成长路上的新手运营喵。在这里,我想和您分享我的运营心得&个人成长历程。
如果其中的干货对您有一些些帮助,其中某个细节触动了您,您可以点赞、转发、打赏。
感谢您用这几分钟的生命让我们之间产生了联结。
das Sein zum Tode。
向死而生。
--- By 海德格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