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7 9:30
地点:灵扉书吧
warmming up
课前练习: 4位新学员和4位老学员相互连接,彼此拥抱。打开心扉。用心感受。
青师开示:
-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连接的。万事万物都是连接的。做好自己,才能轻松起来。古代智者如东方的老庄,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都强调“认识自己”。
-
没有真正的人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信念的组成物。没有实体的人,只有一堆信念的聚合。
-
慧行社周新在与先生和孩子的不断冲突中,觉察并做功课,发现自己的信念“不允许出错”,认为“错误是不好的”。青师开示,错误真的不好吗?觉察是第一步,但觉察不能消除烦恼,而智慧可以。这里需要智慧:“错误不是绝对的”。也许十年后回头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可也正是这份错误,让人有了另一番天地。所以错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了这份智慧的介入,会立刻发现自己一直秉持的是一份不合理的信念。通过觉察发现了打结处,接下来高意识状态(智慧)介入,那个锁住自己的信念自然解锁。同时请注意,习性还在,还需要不断地觉知,需要意识的渗透,来捋直这段打了结的部分。
-
万法唯心造。你是你生活的导演。王凤仪说过,疾病的根源在于心。自我知识,即“我”阻挡了一切,蒙蔽了双眼,设置了重重壁垒。那么怎样发现“我”呢?
-
要想快乐、平凡,唯有开悟(奥修)。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张德芬)。找到源动力,为啥要体验这种生活?
-
身体练习:抖功
看不见的信念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青师开示:
-
显意识和无意识。大多数人的显意识占1%-3%,99%-97%都是无意识。无意识也就是“我”(各种信念的聚合)。只有清除、导正这些信念,我们的生活才能更轻松、更顺畅。
-
无信念的人。没有恐惧、享受生活、富有、解脱、不被束缚、与众不同、快乐、灵活,没有很多“必须”、“应该”,什么都能拿来用,都是工具。
-
信念无正负、好坏之分。只要是信念,就是障碍。
-
最亲密的关系是你与自己念头的关系。你的念头,如影随形,时刻跟随你左右。你的念头,决定了你生命的实相。所谓“一念一世界”。
-
转化看问题,打开可能性。转换视角,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重新看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发现。”春江水暖鸭先知“。找到定义者,考察合理性。
-
信念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周围的重要他人的言行的影响,个体进行的无意识总结,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我不够好“,“我不行”等)。这样的信念一旦形成,可能导致不敢呈现生命中的很多部分,例如,不敢发展关系,不敢发展事业,对自己信任度低,对自己不认可,苛求外界的认可等。
-
生存姿态: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人生状态:向外求,一味索取,以填补内在的匮乏感。
-
解读无意识,走向解脱。发现无意识(97%-99%),调整、释放。改变被无意识驱使的状态,变成对生命的有意识的觉知。成佛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我”。
-
青见功课练习。请注意:无论什么样的人生情境,向自己身上找答案,而不是向外。意图手印:我愿意看见……。祈祷神灵。感谢神灵,感谢指引,让我看见束缚我的信念。我愿意释放。
-
释放练习。念头平等无二。念头自己产生,自己灭去。如同一个内在幼儿园,里面生活着许多小精灵。无常才是正常。真正的自由,是随顺自然。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偈语颇富禅机,晦涩难解,却十分恰当地写出了人生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而对事物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20/16/198329_346673126.shtml)。有条件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活在当下or当下在活?
信念制造了你的现实与体验 ----元青开示
1. 不是你在看,是你通过你的信念系统在看。
2. 事物都有两面,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其中一面?都是别人的错吗?其实是自己的思维模式有问题。
4. 无论信念是“我很重要”或者“我不重要”,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是一样的。借由这些信念,真相被遮盖:“我不要展示柔软、脆弱的一面”;“我需要得到关注”。
5. 所谓的轮回就是重复的生命模式。来源于“我”(Ego)。
6. 爱是什么?是舒适和甜言蜜语吗?其实,苦难才是爱,让你难受、让你学习,然后才能不断进步。
7. 只有真相才能解放你(耶稣)。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John 8:31-32] (https://www.biblestudytools.com/search/?q=John8.31-32)
8. “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大悲经》
9. 真相是:无论你是否富有,你都无足轻重。
10. 宗教是一种控制。
11. 情绪没有对错,理解它们。它们是身体对尘封已久的心的唤醒。
12. 认真呼吸,观呼吸,观(Vipasana)。
13. 痛苦的原因是“是怎样”和“应该是怎样”之间的冲突。
14. 表达你的情绪,你可能遭遇两种结果。第一,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得到认可;第二,说服失败,发生争执,从失败中学习,得到成长。
15. 完全地评判对方,然后转念。
16. 释放。不要执着于一支特定的笔,放下它,你得到自由和轻松,可以在需要时捡起任意一支笔。
17. 愿力第一。神通不敌业力,业力不敌愿力。
18. 答案都在内在。
19. 戒律不是约束,而是尺子和镜子。
20. 已知=暂时的舒适+安全+有限。未知=暂时的难受+冒险+无限。
复训感悟
-
本次复训,收获颇丰。见到了其他的复训小伙伴,很开心。周六、周日每天都如意料之中地结束地很晚,大家都舍不得离开,都想和老师多呆一会儿。课下交流时,每个人都感慨做出了大功课,不虚此行。
-
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更深一点,对老师的话能听懂的更多一点。“念头导致了人生的实相”。“无论什么样的人生情境,向自己身上找答案,而不是向外”。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事情本身没有对错。错的是那些虚妄不实的念头。我从出生开始,不断捡起这样那样的信念,越来越多。抓在手心里,塞在行囊中,随身携带。每一个信念,如同一根绳子,不断地缠绕在身上,直到无法呼吸。这些信念,未经检视,未经考证,未经核查,全是拿来主义。我却把他们视为珍宝,奉若神明。从不敢随便丢弃。从此,不再轻装上阵,而是负重前行,直到无法承受。
-
青师说,念头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我喜欢这个比方,我的内在有一个幼儿园,很多小精灵在这里玩耍。它们没有对错之分,我在外面每见到一个,都会吸引它来到我的内在幼儿园。可是,这些小精灵把我害惨了。是时候打开幼儿园的大门,放它们出去了。放手吧。新老学员在青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根基信念,当场做释放,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他们的压抑、愤怒、委屈,情绪波涛汹涌,感同身受,哭成一片。元师引导做转念,严格地做自我分析,看到了很多“我”,哭得稀里哗啦。
-
蒋甲的TED视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奇怪上次怎么没注意到这一点。他的心里住着两个孩子,6岁被拒绝的他和14岁想要征服世界的他。然而30岁之前,在遇到困难时,总是6岁战胜14岁。经过100次被拒绝实验之后,6岁的他不再出现了。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做的。战胜被拒绝的恐惧。话说关于要钱的作业,我做心理建设好几天了,还没有开始行动。虽说恐惧是幻象,但是要想破除这个幻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转念功课真的好用,以前都不太会用。说明还是没有领悟“一切答案都要向内寻找”这句话的精髓。说明智慧需要提升。批评邻人作业单上,我还在疯狂地批评我的姐姐。我认为她让我生气。青师想要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给我答案,要我自己找。好沮丧!依赖型人格再次占了上风,午休时间,最终还是依靠大元老师,帮我看到了真相。大元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转念,最后,他突然问,你准备好了吗?我说,准备好了。答案显现。OMG,原来我是骄傲的。我自己不敢承认罢了。通过攻击外在的某个人,指责他们太高调,从而假装我是谦卑的。看到真相的那一刻,我哭了。
-
下午青师引导的释放效果很好。我自己几乎从来不做释放,有抗拒,那几句话有什么用?逐一读一遍,毫无感觉,无法体会到青师带领我们做释放的效果。可能是智慧不够。或者没有用心。
-
当你有足够的愿力想要认识自己,身边的人都可以是镜子。感谢老同学,帮我看到“好导师”的不同标准,看到自己原来秉持的那个信念是狭隘的、不合理的,成功解锁,放下信念,轻松前行。感谢室友,卧谈会闲聊,帮我看到了藏得很深的一个信念:“表达情绪是不好的”。oh,原来是这个小精灵,害得我好惨。我不允许自己表达情绪,也不允许别人表达,看到朋友圈的各种真情告白,评判随之升起:“天哪!这么隐私的情感,掩藏还来不及,怎么能拿出来见光、昭告天下?” 这个结相对较大,开始松动了,但是解锁过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感谢青师,要求把打钩的句子,逐一做转念。当场觉察到了自己的抗拒:“天哪!好多啊!”。你不知道无意识有多深!oh, strong habit!
-
自觉觉他。做好自己就是在帮助别人了。认识自己的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更能体谅和理解他人。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最亲近的人。“我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怎么能要求别人完美呢”?挑剔、指责势必减少。矛盾、冲突也必然随之减少。一派和谐景象。例如,有个姑娘以前不化妆不出门,那时候的她对自己有要求,对别人也同样有要求;现在,“不化妆不出门”已经不再是她的信念了,放下了,她可以素面朝天地来上课,自由、轻松、自在。而且,看到别人化妆或不化妆,都可以接纳、理解,不再有评判。如此,甚好!
致谢 感谢元青老师慈悲开示。 感谢本次课程所有的学员的诚实分享。 感谢慧行社亲人们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灵扉书吧主人提供的美味午餐,感谢书吧负责人文燕的亲情协助。 感谢每一位有缘人的强大愿力。
延伸阅读:
- 佛经(节选)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一次,释迦牟尼佛在传法时讲道:诸位菩萨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净,就应当自净其心。心净,则外境清净,修行至心净之时,外境也会随之而清净。当时,舍利子也在佛陀身边,他心想: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释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没有清净吗?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问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这是日月的过失,还是盲人的过失呢?舍利子回答说:是盲人之过,而非日月之咎。因为盲人没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说道:娑婆世界的本体永远是清净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样,始终无法看见。
此时,一位从其他佛刹来至娑婆世界听法的菩萨说道:我现在所见到的这个佛土就是清净的。舍利子不以为然,就反驳道:此佛土是不清净的!于是他们二人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
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
此经是纯粹的显宗经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来清净”的说法,可见本来清净的观点,并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 《人生五章》
-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爬出来。 -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 我走上另一条街。
-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节选
人类意识可能会有彻底转化的机会。在印度教的教导中(有时在佛教中也是),这个转化被称为“开悟”。在耶稣的教诲中,它是“救赎”。在佛教中,它是“了苦”。“解脱”和“觉醒”也是其他常用来形容这个转化的词汇(p12)。
事实上,新意识的核心就是超越思想----你会发展出一个能够超越思想的新能力,它同时能让你领悟到,你的内在有一个比思想更为广阔无边的向度。在此之前,你认为旧意识中不间断的思想续流(stream of thinking)就是你自己,现在你不需要从那个不间断的思想续流当中去寻找你的身份认同,还有你的自我感了。能够领悟到“在我脑袋里的声音并不是我”这个事实,是多么伟大的解脱啊!那么我究竟是谁呢?你就是看到这个事实的觉知,那个在思想发生前就存在的觉知,也就是思想、情绪或感官觉受(sense perception)发生时所在的那个空间。
小我只不过是: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形相主要指的是思想形相(念相, thought form)。如果邪恶有任何真实性的话,那么它的定义也可以是:完全地与外在形相认同,就是与物质形相、思想形相、情绪形相认同。这样的认同会造成我们的无知:无视于我们与整体的联结,完全无法觉察到我们内在与其他万物以及源头的合一。这样的遗忘就是原罪,受苦和幻相( p18-19)。
本书的书名来自于《圣经》中的一个预言的启发,这个预言在当前时刻,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适用。在《新约》和《旧约》当中都谈到,一个现有世界秩序的崩溃以及一个“新天新地”的升起。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在这里说的“天”(天堂),并不是一个地点,它指的是意识的内在领域,它的意义是灵性而隐秘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这也是耶稣教诲的要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地”(世界)就是形相的外在显化,而外在形相永远都是内在的反映。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集体意识和生命是根本相连的。“一个新天堂”指的是已转化了的人类意识的出现。“一个新世界”指的是这个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既然人类生命和意识与地球的生命是根本合一的,随着旧意识的瓦解,在同一时间,地球各地会同步发生地理上和气候上的自然混乱,有些我们现在已经目睹到了(p19-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