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不断学习,改变定式

不断学习,改变定式

作者: 豹子很潦倒 | 来源:发表于2022-03-25 22:29 被阅读0次

住在八楼的人,要怎么样从八楼到一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

比如:“坐电梯啊,走楼梯啊!”如果有人继续问,他就会很不耐烦地说:“总不可能跳下去吧。”我们平时都是坐电梯和走楼梯的。

这个时候提问者可以给出情景进行提问,“如果你被困在着火的房子里,火势很猛,电梯不能用了,楼梯也很拥挤,你怎么下楼?”

有人可能会很幽默地回答一句“当然是等死了”,也有人会很专业地回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从安全通道逃离火场。”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逃脱不了思维的定式,都是以前有看过或者学过的方法,就像在一个成年人眼里,纸上画了个圆圈,他就只是个圆圈,不会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会觉得那是太阳、镜子或者烟灰缸。

成年人的认知大多是经历过,或是学习过的,眼见为实,只有大家公认的才是正确答案,就像考试的答案一样“窗前明月光”的下句一定是“疑是地上霜”你写“疑似外面开了灯”肯定是错的哪怕是写“疑是地上雪”都不行,其实窗前的明月光与地上的霜相比,更像是外面开了灯对不对?

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学习了很多公认的东西,也看到过很多自己看到的东西,所以往往成年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唯一的,圆就是圆,但是说圆是太阳、是镜子的人都错了吗?

就像画猫一样一定是一个大圆头,两个尖耳朵,一双大眼睛才是对的吗?也有人见过三角形的猫,并不是在漫画中。

有人说成年人想不到更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成了一种定式,看到问题下意识就会浮现出大家所公认的答案,因此认为成年人的思维不像小朋友那样具有可塑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说,其实成年人的思维也是具有可塑性的,发散思维,凭什么小时候我们都能想到圆可能是太阳、可能是皮球,而今想不到,我们之所以说那时个圆,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想到它像什么,而是我们急于给出一个肯定的,不容反驳的答案。

我们之所以不说圆是太阳,因为我们都知道太阳在天上,不可能出现在纸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懒得去解释为什么认为它像个太阳。

因此部分学者对我们有了偏见,认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不具有可塑性;认为我们的想法就困在自己所见的这方寸之地,无法发散出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我认为发散在于认知,就像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光催化?”老师可能会告诉我们,光催化就是利用光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如果你问一位学者,他可能会从光催化的起源给你讲起,直到它所应用的领域,以及它什么时候用这个做了什么,却从未提起光催化就是利用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因为它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学者认为光催化的目的就是利用它做成我要做的事情,并愿意把他成功的经验分享给你,而老师在尽可能地让你明白这个概念,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他眼里是更能使你理解的目的。

如果一个成年人的思维真的形成了定式,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知识面没有及时有效地更新,只有不停地学习,更新知识储备,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或者对同一个同时我们有好几个不同的答案,并且有足够的论据进行支撑,这就是我们地发散性思维。

不断地学习,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发散思维的底气所在,也是改变部分学者认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定的偏见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断学习,改变定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fj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