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可能是老祖宗又一次的胜利。
自《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栏目开展之后,国潮实质上已经有了复兴的趋向。
首轮火起来的,自然是以故宫为主的明清朝文化,这种文化热可以追溯到前几年从明清宫剧中兴起的的一轮历史剧热潮。

究其原因,明清历史距离比较近,相关的历史记载丰富,再加上我们国家地面留存的许多古建筑群均可以成为拍摄取景地,所以明清热的兴起不足为奇。
然而当这股历史剧热潮结束以后,随着历史考古与史料研究的不断补充,我们对于前朝的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由《国家宝藏》等栏目牵头的一系列文博探索节目应运而生。
从我们所熟知的故宫博物院开始,结合陕西省博、河南省博、河北省博等一系列各个地域博物馆馆藏的重点文物,从熟知的故宫开始,为我们铺开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画卷。

借着这股热潮率先出现的,自然是以西安洛阳这隋唐两京开始的唐风热潮。
这一时期上映的唐风电视剧电影,如长安十二时辰、妖猫传等,其实绝大程度上代表了国人对大唐盛世繁荣的向往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求。
趁势而起的,则是由洛阳考古带来的对隋唐洛阳城一系列遗址复原,借着景观营造,河南卫视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衍生节目。

随着这股唐风的逐渐兴盛,大小博物馆的展陈日益丰富,人们对隋唐的了解也更为深度。
就如同朝代沿革一样,唐风热潮也需要一个接力棒,那么应运而生的朝代也呼之欲出——即宋韵。
那么宋,何以成为现在备受追捧的朝代?
01.认识宋朝:渠道多元化
提起“宋朝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影视剧。
无论是早些年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还是今年大火的《梦华录》,与宋相关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一再斩获高播放率。就以《梦华录》来说,仅开播10天播放量已突破15亿,在抖音、微博、B站等平台成为大家争夺的新晋流量密码。

而在线下,与《梦华录》相关的宋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奶茶界的喜茶推出梦华录联名款点茶奶茶,一经推出便销售火爆。

借助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影视剧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宋朝的一扇门,使更多人可以真实直观地看到宋朝的民俗百态和生活文化气息,激发起无数观众对于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好奇与向往。
认识宋朝的方式不仅仅只有荧屏,各地的旅游文化部门也愈来愈重视文化建设。
当你来到曾经北宋的都城——(汴梁)开封时,虽然朝代变迁让许多宋代繁华销声匿迹,但我们依然能从这座古城中看到沿革而来,雕梁画栋建筑,品尝到美味佳肴外,还可以到清风上河园感受一把穿越宋朝的体验。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以《清明上河园》为蓝本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建造,为人们提供了沉浸式感受宋朝生活的机会。



亦或者在南宋建都的杭州,“宋韵”系列的展览令人应接不暇。从宋陵到宋瓷,从宋韵文创到宋式生活体验,不仅有料更有趣。
不遗余力地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古文明场景,以新奇多样的方式充分地展示宋文化的魅力。

曾经在历史课本上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实际上却是经济发达、物华天宝、安定闲适,更是以一“雅”字,独秀于历史。
无论是商业行为的运营,亦或者背后国家的助力,让宋文化变得可观可触可亲。
宋并非书本里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民众生活的日常,越来越多的人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宋朝的繁华,感受宋代科技之盛、艺术之精、手工之巧、生活之美。
02.宋朝文化:取之不尽的宝藏
千年已过,在历史的裹挟下,曾经的辉煌纷纷化为尘埃,究竟还有多少可以触摸的宋朝文化?
答案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很多。宋朝文化不仅在当时蓬勃发展,其丰盛的文化资源更是惠泽后世,生生不息。

宋朝的文化,能有多繁荣?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我们在“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读懂边塞将士的艰辛;
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感受到真挚的深切思念;
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中酣畅淋漓地抒发豪情壮志;
……
在这些出神入化的诗词熏陶中成长的我们,早已将千百年来华夏子孙的文化传承注入了基因。
-瓷器-
宋瓷——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宋瓷有多美?无需多言,即便是静静地看着就能感受到那摄人心魂的美。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
耳熟能详的宋瓷五大窑系更是凝聚了一个时代最出色的审美和工艺,至今仍未褪色。
● 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

钧瓷的青,不是单一的,它把美交给了想象力和时间,才有了五彩斑斓的“青”。

● 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

是一种雨过天青的朦胧,是曲径通幽的雅致,享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誉。

● 定窑的白,是白中闪黄的,恬淡柔和,色彩淡雅。

它的釉很轻薄,便于刻花,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

大道至简,“古意而今妍”。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文会图》这样描述:宋代的瓷器造型简洁、流畅,没什么装饰,也不强调色彩,一般都是单色釉,沉静、简淡、在我看来,正象征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操守,跟当代艺术所强调的简约也不谋而合。

瓷器,虽然不是宋人的创造,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为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书画-

2022年初,一曲《只此青绿》舞蹈剧惊艳出世,展现了是我们现在对宋人的美的理解,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此青绿》是从舞蹈的层面来看《千里江山图》,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的《千里江山图》,更是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面气象恢宏壮观,江山千里,苍苍莽莽,浩浩无涯,可谓名实相符,论山河壮观雄伟之表现,前无古人。

其作者宋朝宫廷画师王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时年仅18岁,也堪称传奇。
除《千里江山图》还有宋徽宗的《瑞鹤图》,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构成一幅精美的仙鹤告瑞的景象。
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从画面的角度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然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宋画,当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热闹景象,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无人不知的国宝级文物,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宋画的题材类型不仅丰富多样,在绘画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作品精湛,美学独到,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诗词、绘画、瓷器已是登峰造极,但除此之外,茶道、香道、雅集、玉文化……丰富的社会文化使宋朝的生活更鲜活起来,一幅美轮美奂、风雅至极的文化盛宴向我们徐徐展开。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倘若宋朝人有朋友圈,那一定是精彩纷呈,宋朝先辈们在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开创,留给我们后世极为丰富的文化和精神遗产。
宋文化并没有因为朝代的覆灭而一起化为尘埃,而是以更坚韧的生命力融入进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以润物细无声之势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宋文化从不曾消逝。
与其说当今时兴“宋朝热”,倒不如说“宋朝热”一直就在身边。
03.追寻宋朝:艺术的生活
从影视剧到旅游景点,从荧幕到现实的可触可碰,不论是曾经的“唐朝热”“明朝热”还是“宋朝热”,思考其中最根本的内在逻辑,那就是究竟是什么才是吸引人的?
其实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

追求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远古时期,当原始先民外出打猎时,看到一支漂亮的羽毛,不知为何牵动了他的心,他停下脚步,将羽毛拾了起来装饰在了身上。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这支漂亮的羽毛并不能为他带来什么实用的功能,但是却能够让他驻足留恋产生愉悦的心情……此时,美的萌芽已经悄悄生长。
当大家追溯宋朝人的生活时,其实是觉得宋朝的生活方式的美更吸引人。
宋朝人喝茶又不仅仅是喝茶,他们有点茶、斗茶、茶百戏,看似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他们却可以过出诗意来,成为一种特有宋式美学。

每次泡茶前,衣袖自然而庄重地摆放、有条不紊又十分细腻的动作、熟练却又端庄的泡茶流程,配上缓慢而宁静的音乐,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杯茶,而是内心平静和享受。
而这份内心宁静是当下多少现代人所追求的,人生不必开倍速,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焦虑,我们所想要的不过是眼前的平和。
找回清闲之心,卸下重担,哪怕是在一碗茶里,也可以品尝当下的喜悦。
所有人都明白,生活的本身不可能是完美的,永远是苦乐参半。然而当我们用至诚的心意寻找美时,就会发现“一朵花蕾就能让一面土墙熠熠生辉”。

我们读诗、赏画、品茶、观景……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浪漫、美丽……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人生要奋斗,但是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宋朝、探索宋朝,其实是向往宋朝人艺术般的生活。物质是手段,而对美的追求是人的精神需求,它们能够给我们心灵提供一种支撑。
-END-
编辑|艺旅文化 往月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