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每天看着窗外的大海发呆、对应着查重报告一句一句修改论文、沿着环海路在Nike Running上留下当天的足迹、刷着《欢乐颂》吃完午餐晚餐的一天一天中,日历也正肆无忌惮地向着五月中旬逼近。
五月中旬,意味着这就快毕业滚蛋了。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关于毕业季的舍不得。心心念念等着答辩完就可以去北京,可以去阿尔山,可以回重庆,可以去西藏了。甚至还在愁6月份青黄不接,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地方供我睡觉洗澡。
高中毕业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有好多舍不得。甚至即使到了大一,听到We Are Young这首跟高中班级颇有渊源的歌,都会激动不已,甚至眼泛泪花。
那时候会舍不得附中的林林总总,舍不得7班,舍不得老师,甚至舍不得校外那一排被我们吃遍的小餐馆,以及校门口的奶茶店。舍不得的,更是大家一起在英语课上一起耍赖要再多听一遍歌、中午七八个人一起杀出学校点炒菜烫火锅、晚上吃完饭一起晒太阳打乒乓的时光。
回忆中,不是我,是我们,所以好舍不得的,就是我们。
而大学,由“怀念我们”到“习惯我”,还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习惯以后,倒还喜欢上了独立独行。
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图书馆;一个人跑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对了,我还一个人搬过家。
在我一个人学会一个人以后,倒还开始嫌弃起两个人的妥协和不自由。所以到了大四,跟现在的室友熟识直到同住,当一个人终于旁边多一个人的时候,反倒特别希望多一点独处的时间。一旦他单独出行去做点什么,留下我也单独的时候,心中还莫名的一种小庆幸。
高中的时候不这样。前几天好朋友还跟我聊,说她在高中的时候其实特别独立,做事喜欢一个人,可我老爱跟在她屁股后面,一开始让她感觉很不自在,到后来才习惯。哪知道到了大学,她已经习惯旁边有个人陪着她了,没人不行;而我,反倒成了独立独行的那一个。
想想还真是,果然环境才是大boss,塑造起人来不声不响但一丝不苟,一不小心,你就被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不像我一个朋友,对威海的种种都心怀不满。对我来说,除了对威海的风实在是爱无能以外,其他的东西,也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实习机会少,正好成全了我的懒癌;虽然城市不繁华,好歹也有个至今看过的最大的中国巨幕;虽然学校小,通勤时间都可以拿去睡觉,哪里不好?这里还有蓝天、阳光、沙滩、大海。供我发呆、跑步、拍照和炫耀。
说实话,沿着环海路跑步的时候,看到大海跟蓝天水天一线,看到夕阳于海角西下,看到足下干净的跑道和道旁的绿茵,我还是很享受的。对这个地方,至少在那个时刻,好感是有的。特别是想到在重庆,一道爬坡上坎,一条能好好跑步的路都没有,这样的情景确实让我想念。
但还不足以让我舍不得。舍不得是一种黏糊糊的情感,一种明知自己得走,偏偏心里走不掉的感情。大概就像山药细面,粘嗒嗒的,心里情愫断不干净。
对威海的感情不同,是有好感,也有确幸,大概以后也会想念,但让我对这里的归属感总缺少点粘性。更像一个生命中呆了四年的过客,我总会走,他留不下我,以后也可能好多年好多年不会再见。但我可以走得干脆。舍不得的情感,即使有,也会随着与他相距里程数的增加而烟消云散。
大概原因在于,喜欢的是威海这个城市某些角落,但没能爱上让“我”变成“我们”的人吧。
能让我舍不得的,到头来,仍然是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