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人间至味是清欢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人间至味是清欢

作者: 有匪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17:46 被阅读8次

    这是一本采访集,先后长谈十余次而后根据录音整理而成,主角为梁漱溟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先介绍两位主角。

    梁漱溟先生(1893-1988):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0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和平。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来自百度图片

    艾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指的就是梁老)

    来自百度图片

    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儒家,再加上那副倔强的表情,就会把他同封建礼教的老学究联系起来,认为儒家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对如今的社会肯定会抱怨“人心不古”,不愿改变,也十分悲观。但这只不过我们的固化思维而已,其实当代“最后的儒家”比我们还开放,比我们还更愿意改变,比我们还更愿意拥抱未来,也比我们任何人乐观,他那深邃的智慧,只是窥见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惊讶万分。

    (注:采访发生在1980年8月,1993年由亦师亦友的田慕周老先生和长子梁培宽组织整理而成,2006年首次出版。)

    “这个世界会好吗?”

    没读这本书之前,看到这个书名我以为是一个最后的儒家大师对日益功利的未来世界充满了担忧以及经过理性地思考给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来拯救我们堕落的心灵。但书名的来源其实是:

    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其实梁老一生对世界的,对中国的未来都是乐观的。对于这方面的探讨其实只占全书的很少一部分,因为没什么好担忧的,梁老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更多的本书主要是聊梁老的一生经历,思想,好惡,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1、儒教徒与佛教徒

    梁老认为自己是佛教徒,在16、7岁就想出家,到29岁结婚后才放弃这念头。此后一直认为自己是佛教徒,但不主张佛家,主张儒家,在外人看更像是标准的儒家。

    2、在“破四旧”后为何还乐观

    人生有三个问题: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生命。第一个问题西洋文化解决得好,第二个问题中国文化好,第三个问题是佛家正在思考的东西。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必定会转向第二个问题,这时中国文化将会复兴。

    3、物理与情理

    真理分为两种:物理和情理。比如说,“弱肉强食”客观存在,就是个“物理”,但不喜欢那样,就是“情理”。朱熹就没把这两种理分开。

    4、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

    小乘可以理解为“独善其身”,大乘可以理解为“兼济天下”,佛家的话就是“不舍众生,不住涅槃”。儒家和佛家是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梁老即可以说是佛教徒,也可以说是儒教徒。

    5、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杨昌济、毛泽东

    在李大钊的宴会上遇到了陈独秀,结果被蔡元培先生一起请进了北大。在北大结识了大他一岁的胡适。因为一个比他大很多的族兄认识了杨昌济(毛泽东的岳父),也在他家里第一次见了比他小2个月的毛泽东。

    认为陈独秀“是一个能打开局面的人,很有力量的人”,最大的贡献是共产党的发起人,和李大钊的关系很好,一起组织成立的共产党。陈比较不急人情,李性情温和。但虽然他俩都是搞共产党,却没说过要拉“我”入党。

    6、冯友兰、熊十力

    冯友兰写了《中国哲学史》,“我”班上的学生,好像是儒家,其实为人更像老庄,有点玩世不恭,曾送诗歌拍江青马屁,结果后来名声就差了。

    熊十力讲佛学,但其实是儒家,批评佛家让人流荡失守。

    7、关于国际形式(美苏、台湾)

    美苏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如果爆发,两方都会内部爆发问题。

    台湾不能武统,回归祖国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问题,要尊重群众民情,待世界局面变化,台湾就会回归了。

    8、与毛主席

    背景:

    1918年,在杨昌济的家里第一次见毛泽东,但没什么太多交际。

    1938年,梁漱溟到延安访问,21天里有多次交谈,有两次竟是通宵达旦。

    1950-1953年常被毛主席接去中南海漫谈。

    1953年与毛主席产生严重分歧,两人决裂

    1966年被卷入文革,家被抄,只能住在北京两个小破屋里。

    1972年,反对“批林批孔”

    1974年2月到9月,先后6个月地分小组批判,然后是两个月的批判大会。然而,当组织者询问梁漱溟有何感想时,他却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1979年初,第一个公开批判文革,反对两个“凡事”。

    当问到最伟大的人时,梁老说出的还是毛泽东的名字。

    艾:你觉得最伟大的中国人物——无论历史上的人物还是在人世的,是谁?

    梁:我觉得也不是太过去,也不是现在的,恐怕还是毛泽东。

    艾:还是毛泽东?那您……

    梁:毛泽东实在了不起,恐怕历史上都少有,在世界上恐怕都是世界性的伟大人物,不过他晚年就不行了,晚年就糊涂了,有很多错误。

    艾:那毛泽东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梁:整个儿地创造了共产党,没有毛泽东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这个是百分之百的事实,百分之百的事实。不过他这个人到晚年(73岁以后)就糊涂了,有很多做错的事情。这个错的事情,失败的事情,在周恩来没有。周恩来是中国从前叫做:“完人”——完全的人,你指不出来他的不好的、做错的事情,几乎没有,非常的完全他这个人。不过,很巧地,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天生的给毛泽东做助手的这么一个人。论人可是最好了,周恩来人最好了,最好。

    虽然在1953年产生了重大分歧,但毛泽东并未有用手中巨大的权势来打压梁老,一切如旧,这样的争端是君子之争,而后梁老回想起来也是有些后悔。

    回忆起30年前的对那次争执,梁老意味深长地说:

    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9、最能代表儒家的人

    王阳明以及他的弟子王艮,且更喜欢王艮。

    10、生命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

    一是社会运动,二是为团结国内党派抗日,三是写了《人生与人心》

    11、给予青年的建议

    不要盲目羡慕外头,盲目学外头,“当然出国去看看,去学习也好,不过要胸中有主,要知道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要往社会主义里头去,这个大方向是对的。”

    12、对蒋介石的印象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怎样不好呢?就是他虚假。”

    13、蒋介石最大的贡献

    “他最大的贡献哪,最大的贡献就是给共产党机会让共产党······他造成了共产党的成功。如果他这个人还有点信用,人格还好一点,共产党打不过他啊。所以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造成了共产党的成功。”

    14、最佩服的古人是谁

    “你不是问过我古人佩服谁吗,我就想起了诸葛亮。”

    “诸葛亮品格高啊,他有两句话,‘开诚信,布公道’,他真是那样,好得很哪!他对部下说‘勤攻吾过’,你看我哪里有不对的、有错处,你要勤指出来。谦虚,谨慎,公道,那个品格,好得很。”······

    “我一直很佩服他。我第一次入川的时候,到成都的时候,成都有他的庙,到他庙里我就下拜,我说我心里总想拜你,现在到了你的庙里头,我一定要磕头,拜。庙里头有个本子,我就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我来了,我拜了,我下拜。”

    15、对辜鸿铭的看法

    “他这个人呢,是个很古怪的人。他极力抬高中国,贬低外国”,十分保守,主张小脚,辫子什么的。

    16、白话文运动

    “我觉得,胡适、陈独秀在北京发动一种白话文的运动,是给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大解放。解放是好的,所以如果还是拘守再用文言文表达思想、表达学问,那个太被动了。”

    (有语言隔阂怎么办?)没什么好办法,只好让少数人专搞那个东西,只好如此。

    17、为什么讨厌康有为

    很虚伪,喜欢骗人,喜欢盗取别人的东西,他的《新学伪经考》是窃取廖平的东西来发表的,《大同书》也很一般。曾经有过借用自己的名声将古庙里的佛经和抵押在银行里的名画占为己有的行为。

    18、怎么看待“五四运动”后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这个也是一个自然之势吧。事情发展到今天,自然如此。这个不足怪,也不必责备。实际上,可以说动摇不了根本。”

    19、中国人民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当然是四个现代化啦。还是吸收进步的科学技术、工业,这样子,吸收过来为中国所用。”

    20、中西方的不同

    “它是社会发展走的路子不同。”

    在远古时代,人是成群的。“每一个群都有两面,一面是血缘的关系、血统的关系,还有一面是地域的关系。总而言之,开始远古的时候生活是集体的,一方面是家庭,一方面也是超乎家庭的集团。中国的社会发展、演变是侧重家庭这一面,外国是偏向集团一面。······宗教帮族人走集团一面,儒家的东西帮助人走家庭、家族、家庭伦理这一面,就这样分开了。”

    所以中西方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只是走的方向不同而已。

    21、思想家还是学问家

    “可是在一个思想家来说,他不同于学问家的,就是虽然他也要多知道些东西,不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个知识,他也没法成为思想家,但是呢,他的创造多于吸收,跟学问家不同。那么,所以我承认自己是思想家,不是学问家。”

    22、对现代化造成的现象怎么看(道德破产、欲望横流、关系越来越冷酷无情)

    被破坏的早就被破坏了,没被破坏的将来还会有改变,但中国人的精神没变,中国人的气味没变,只不过是在与时俱进。(如何避免人类生活的机械化)“国家从教育方面来注意”要从小养成与人为善等基本道德。

    23、谈及生死

    “不愿意死的,其实不需要怕,不需要希望长生,任其自然”就好了

    24、最近30年间,您最美满、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

    “差不多。就是有忙的时候,有比较清闲的时候,有这么一种区别。”

    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物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我“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一生要做的事情。”                                   ——艾恺:《最后的儒家》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平静。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几十年之后成为这样的老人吧,睿智、安详、乐观、没有遗憾,有美满的家庭也受人尊敬。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湖面寂静如镜。                ——周国平

    附上梁老的一些语录:

    1、儒家盖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

    2、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3、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4、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

    5、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6、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真正的学问是解决自己问题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人间至味是清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gl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