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合创始人KK Wong 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小米6年的发展路程,这让当年大学期间为抢小米青春版的我热血沸腾。
KK说“10个人的团队,100人的团队,哪怕很小的团队,要是能够发挥互联网的原力,可以和全球500强,拥有几千几万工程师的公司相竞争”。
那么互联网的原力是什么?
核心就是:连接——放大——淘汰
连接是什么?
互联网让我们更高效地的连接其他人、其他事。比如软件连接它的用户。
放大是什么?
在这基础上,互联网就是个放大器。当可以发动互联网上用户时,比作任何推广更有效。
淘汰是什么?
整个机制很重要的一部分。类似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用户决定了淘汰谁。
小米的故事
天天说“小米,小米”,好像小米是个很有年龄的公司了,其实它还是6年前(2010年4月6日)出生的“小孩”,那天十几个大叔(“中老年人创业”)喝完小米粥开工。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那天是一个值得欢呼的日子。我们这些屌丝学生也能有一款高性价,可以装逼的高配电子产品了。从发布到2016年,MIUI用户数200,000,000+;每天汇入小米云的数据:200TB+;MIUI系统应用活跃度:日活1000万+:8个应用;日活100万+:17个应用+。
小团队到今天的规模?小米互联网模式做产品
刚开始MIUI系统是由3个工程师基于Android做的操作系统,他们资源如此之少,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首先就是如何连接到这些用户,可能用户很少10个,100个,但是如果做得对,这些用户比几十个产品经理拍脑袋想的更有用,更准确。小米开了论坛(当时每天数百万网友1.5亿帖子),通过论坛采用用户投票选择产品功能设计,其实是这样,MIUI每周更新,每周五下午5点,6年来250+更新,风雨不改,并且让用户选择这次更新3个好的,3个差的。这些用户慢慢相当于小米免费的产品经理,同样相当于这些用户也成为测试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也自然淘汰掉一些想法。小米的工程师想要做一个功能可能真的要去论坛里发帖子,看看有木有人帮他顶,足够多顶才可以做。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放大。
做市场?也是这种模式
小米市场的预算可能几乎为0,通过微博、微信社会化的媒体去传播,当连接用户,好的创意去打动他,自然一步步放大。KK说当没有的钱时候就会有很多创意,他们当时模仿“那些年”,拍了如下图所示,推出小米手机青春版。
当小米准备推出一款产品时,只是给出一张图,让用户猜
猜猜这个是什么连接到的用户,第二天用户会给出各种P出来的版本,这时候就是放大了。
一天时间用户各种猜想当真正出产品的时候还会给用户惊喜。比如我们以为会拿到一个成品,没有想到拿到一个大木箱还得自己组装。
电商的模式使得卖的流程也极其简短。
这样之后,小米把互联网的连接——放大——淘汰,放到线下。大多数手机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多于顾客,但是如果做得对,能够直击用户的需求,线下场面依旧火爆。武汉小米之家开业的场面,让我想到,人们应该是知道进入这个店就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手机,不用再和其他对比,害怕被忽悠。
火爆场面小米用互联网模式做IOT
两年前,小米发现新的机会,能不能用之前小米的模式去生产出更多的用户需要的产品。然而小米不可能去做很多的产品,他们选择去投资,2年前启动小米生态链计划,小米去投资很多公司。当然这些公司必须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认同互联网模式的价值观。他们投资了60+家生态链公司,KK反复说大家不要误解,小米现在做的还是之前的核心产品,他们只是通过了互联网这个放大器,让更多公司可以把其产品连接到小米用户身上。小米最关注的就是这些公司产品到底好不好,本身小米投资这些公司也有很严格的淘汰机制。差不多到现在为止,IOT设备出货量大概是37,000,000+,接近4000万。
最后借KK一句话
“如果小米能够使用互联网原力成功颠覆最红海的电子消费市场,我相信同样的高效模式,也能够大力推动其他领域向前发展。”
连接——放大——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