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要读书而不是网文?
blog网文:你花费三分钟阅读时间得到作者3天的工作时间;杂志文章: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得到作者四个月的付出;书籍:五个小时阅读时间得到作者15年的含辛茹苦。
随后有人留言褒贬不一。
有人说,看作家吧。有的作家写得又快又好。高老头巴尔扎克用了40天,巴黎圣母院雨果花了6个月,生死疲劳莫言仅用了43天……虽写的快,但构思需要很久,甚至构思了半辈子。
莫言好像自己说过,读者只看见他几十天把书写完,却不知道他构思了几十年。
的确,在起笔之前作品已经存在,胸有成竹才能下笔神助。作家写出的很多东西都是经历过时间的沉淀的。就如莫言,没有前面数十年的积累哪有那40多天。
有人说,看很多人说构思花时间,我觉得这个观点不能立足,因为你说不清他实际花了多少时间,可能他每天都在打牌,只有在晚上写日记的时间才会花一点时间构思,十几年后才有成果。
有人说,网文的问题就是太水了,再往前还有人说金庸水,都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作者动机就不纯,当然大概率不会出好作品。所以从效率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学更容易淘到金。
如果你内心是尊重别人看什么书,就不应该下定论:网文,杂志文章和书籍是不可以用书写时间和作者努力去衡量、比较。
杂志文章是针对当下的痛点的短小精悍的点评,网文也可以弘扬真善美,书籍也有平庸,甚至道德缺失的。所有的有价值的内容都不应该局限书写的时间。短短一行字,可能是几年得不到话语权的压迫。那些瞬间击中心脏,下意识的生理反应的内容,可能现实发生只有一秒,但是书写的时间可能要几个小时。
名家也有为了生存逼迫自己写作,滥竽充数,网文也有某些大道至简的思考,哪怕不多,但是两个东西都不在一个纬度。杂志文章有时候比书籍对社会更有效果,某些热评和讨论,可以快速集结普通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成为对现实苦闷情绪的出口。
所以,看见这样的帖子,我看着很不适。阅读最重要的是思考,可以针对内容发布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宏观地比较不同阅读形式的优劣,平易近人和阳春白雪可以比较吗?不同的写作形式的衡量的尺度也不一样。一本经典文学,绝对是作者一生的思索,注入了作者一生的三观、经历写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