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萃取+知识沉淀
学习效率低,有时是因为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整理错题时抄题。但有时学习效果差,又是因为在学习上省略了关键的步骤,比如作业发下来不改正,等老师讲过后才改。学习中,哪些是可以省略的,哪些又是不可以省略的呢?
1️⃣ 学习过程
先来捋一捋学习过程,预习-听课-笔记-复习-改错/作业-总结/整理错题
每个环节都有可以交给比人做的事情,今天先写一部分
2️⃣ 整理错题
整理错题中可以被替代的部分有很多,比如抄题、错因、知识点等。
①抄题可以通过打印、复印的方式替代手写;
②错因,一些错题本上已经把错因给你提前准备好了,在整理错题时直接打钩就行;
③知识点,一些错题整理软件,扫描错题时会把对应的知识点、考点给你梳理好;
④分类整理,软件也可以根据考点来分类;
⑤同类练习,最近看到各个品牌的学习机,通过你做的错题还会给你同类错题进行练习;
⑥方法总结,通过软件、学习机整理的题目,在解析中都有题目的点评和方法的总结很方便。
不可以被替代的呢?
这个因人而异,这些被替代的部分其实每个对于学习都有帮助。我在上学时,无论是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还是错题整理都会抄题,手抄。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我很少出现审题错误,并且文字语言叙述很规范,这是从抄题中学到的。不过效率有些低,时间不够的话可以省略。
其他的,如错因、知识点、分类整理、方法总结,能自己写还是尽量自己写。这些步骤都需要自己思考,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印象更加深刻。自己总结的更加具体、细致,也更加适合自己。
为什么说因人而异呢?
3️⃣ 做作业
作业中有不会的题目,要不要搜答案。
如果你想明白了,作业是学知识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话,那么你可以搜答案。
搜答案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同学写作业时间长,往往是被难题卡住,但是又不愿意空着,于是就在题目上耗着。
如果非常想把题目解出来,就看答案、理解答案、再自己写一遍。答案不理解、写不出来空着就好。
这部分思考(解题思路)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是概念题、计算题、基础题的话,就不要搜答案了。
4️⃣ 作业改错
作业、试卷发下来了,有一些错误。等着老师讲还是自己先改正呢?
先改正效果更好,自己先改一遍,基础、计算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而且这些题目老师通常也不会讲。对于一些难题不会的,无论能否想出来,只要想了大脑就会留下印象,等老师讲解时更容易掌握解题思路。
如果直接等老师讲,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很多孩子不是不愿在学习上下功夫,而是没有时间下功夫。遇到一些学生作业很多,写到很晚,比如凌晨1点、2点。很难有时间自己去改正作业。
5️⃣ 预习
能做到预习的同学不多,一方面不知道怎么预习,另一方面作业多也没时间预习。
不预习行不行呢?没什么行不行,预习了学习更加通畅,不预习学习可能会感到有些阻塞。至于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很多,可能最后预不预习效果差不多。老师每节课都会有引入,这个就相当于是一个简单的预习了。
但对于弱科,最好还是预习,一方面可能会遇到课上没有引入或你听不懂老师引入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弱科不预习可能课上讲的内容听不懂。
先思考这么多吧~
.
🎁6月20日 小成就
运动:卷腹3+,深蹲3+,俯卧撑3+
学习
英语15,《考研考纲词汇(精简版)》
数学题1
工作:1
.
🍀6月20日 目标+现状+反思
目标:完成重要123,不拖到第二天
现状:重要1完成1/2,重要2×,重要3√,4√
反思:越来越感觉,如果你对自己的时间规划不清楚,你的时间就不属于你自己。
昨天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有些是别人给我的,有些是被手机荒废的。
想有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很难,不是被外部的人或事打扰,就是被内部的想法、手机打扰。现在我明白了,与其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不如自己建立这样的环境。
利用“重要性”做好隔离,隔离自己与外界。列出今天的待办清单,任何与清单冲突的事情都不做或延后做。
当然了,如果突发事件重要性超过当前的事情,那么就做突发事件。比如地震了、着火了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