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偶然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追完了第四季,仍不满足,于是开始看第三季。
看完第三季,有个人印象很深,不得不提,他就是雷海为。一个外卖小哥,能够脱颖而出,实在令人赞叹。
诗词,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只是停留在上学期间背过的那几篇,而且恐怕大多数已经忘记了。
那么一个送外卖的,社会底层的打工者,他为什么能拿冠军?

采访中,他说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看诗词。而且不是一天两天,是十几年。
成名之后,雷海为放弃了百万年薪,去成都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从一个外卖小哥,到一名教师,诗词给他带来了名誉,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什么是诗?
诗,是语言文字的结晶。它的源头已经是无法追溯了,《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人收集的诗歌记录。在它之前,肯定还是有诗的。
诗者,持也。持,则“引而不发,跃如也”,持,故久而不竭——韵味绵长。所以哪怕已经过了几千年 ,我们还在吟诵古人的诗歌。这就是诗的魅力。
现代人,心情好,会想唱歌,心情不好,也会想唱歌。古代的诗歌都是能唱的。诗,对于古人来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甚至比歌曲的作用还要大。

西汉时期有个李延年,李家是世代为倡,就是专门给皇帝唱歌跳舞,娱乐皇帝的。
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了法,受了宫刑,被阉成了太监,打发到狗监养狗去了。
倡,本来就没什么地位,而一个养狗的太监,地位甚至说都不如他养的狗。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汉武帝。汉武帝很喜欢音乐,旧的曲子歌谣他已经听腻了,就叫李延年新作了一首,这一首就是非常著名的《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首既是曲,也是诗,它对后代五言诗有很大的影响。
汉武帝听了之后非常喜欢,就向别人打听,听说李延年有个妹妹,他听着诗里说的这么美,妹妹想必也是个美人。
因此,李延年妹妹得以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成了李夫人,就是后来的汉武皇后。
李延年本人也因此一跃成了宠臣。
从养狗的太监变成了宠臣,就是因为一首诗。

还有一则故事,也可以说是因为一首诗,改变了他的命运。
李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是个巨星了。能让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岂是一般人?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他的粉丝遍布大唐。汪伦,就是他的一个粉丝。
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南陵,南陵距他所在的泾县不远,他就写信给李白,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一看,很高兴,很快就来了。到了之后,汪伦才对他说:此地并无十里桃花,桃花者,潭水名也;万家者,店主姓万也。
李白听了哈哈大笑,并不介意,就在泾县住了几天。临走的时候,汪伦送了他名马八匹,官锦十锻,并踏歌蹈舞给他送行,李白很受感动,于是就写了一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原先不过是一介村夫,因为热爱诗歌,因为一次追星的行为,从此青史留名。
诗歌的魅力,绝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本上,绝不仅仅是在背诵的摇头晃脑中。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三个例子,不论是因为背诗,还是因为追星,实质都是源于对诗歌的热爱。
中国的文学史,可以说就是诗歌史。因诗而改变命运,当然只是个例。但重新唤起对诗词的热爱,这一点,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