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站的高度决定看的远度 认知
第一性原理 不变的底层规律
认识自己和世界 接受不完美
共1749字|建议阅读5分钟
世界变化如此快,需要把握一些底层不变的原理,像站在高处看低处的视角,将自己从纷扰复杂中的表面现象处理出来,针对当下和未来趋势有更清楚的认知。
我们常说:“假如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过去,那么都将成为圣人”。
对于这个观点,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要当下的经验,对于过去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意思是世界是存在某种规律的,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当下再智慧的人回到过去,依然是从头开始。因为对于他来说,过去的经验和认知无法给他带来一点优势,而他时时刻刻面对的都还是全新的。
我们常说要大格局大视野,前面的例子就是证明站在更高的历史维度,重新打量过去的历史。
但现实却是个人每天为了眼前的利益和情绪肆意乱为,将自己困在自我的认知牢笼中,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当你向他解释你看到的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由于他自身意识中根本没有存在过类似的场景,因此,你是无法让他理解并承认你的观点。
这可以说是个人进步的矛盾和悖论,这种现象就像无限循环一样,没有人可以永远无法站在最高最外面来给出世界的确定的答案。
那么请你回想一下:
你是否因为,别人说了你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看到过的观点,就强加反驳?
你是否因为,那些和自我脑中存在的想法和经验不一样的人而轻易否定?
你是否仅仅因为,自己过往的经验就放弃了追求更多尝试的机会?
这些所有的问题都常有悲剧惋惜的色彩,而却又恰恰是我们身边大多数人正常的思考和行为状态。死守着自己的观点和别人针锋相对,因为三言两语的不合便争得面红耳赤,对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绝不沾手。
这些看似都是在坚守自己的原则,自以为已经很好的避免风险,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而造成个人的认知止步不前,以及一次次错过自己的进化升级。
在此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如果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山上,能够看遍山下的一切,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河流湖泊的位置、距离、规模、始终点、流动方向。这些所有的宏观的状态全部在我们的视线之下,而这所有的一切是站在比你低,或者说山脚下村落的人所无法比拟的。当它们习惯于在附近一公里内取水的时候,就无法看到或知道更远有更加优质的水源。
而这也就是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同样的站在山的维度和我们个人的认知维度是一样的。在现实中父母子女、上下级从属,以及任何存在距离的人际关系都是如此,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见识等各个角度不同,因此很难通过自己的认知强行改变对方的内心世界,而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矛盾。
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第一,拥有更加系统、整体、全局和动态的思考方式。
你的见识格局决定你的成就的大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应激化的反应,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经验和性格。同时又会仅仅关注事物表面现象,而忽略并不知道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关系,由于分析问题本身缺乏长期长远的全局视角,从而最终往往会导致问题的无疾而终,或者最终只达到治标不治本。
而只有尽可能学会站的高的思维方式,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来真正接近解决问题的根本。
就如对于自己的管理来说,谷歌公司有“NO FUNKING MAN”的企业文化,也就是一旦发现团队中出现这类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坚决执行企业的解雇制度,对于那些给企业带来巨大危害的人,短期来看可能无关紧要,但是随着加入的时间这个思考维度,可能长期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要理解系统思考维度的重要性。
第二,理解并有效的和他人进行交流。
在双方的关系中,当遇到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时候,你是很难通过正常的描述就可以和对方达成某种共识的,而且一旦过程中矛盾激化,那么必将无端的给双方的关系造成影响。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对方得出他的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并且知道和对方在想法上的区别,从而更加宽容的心去包容对方的观点。
第三,找到相对不变的规律模型。
我们说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职场学习或者是家庭生活中都是如此,我们需要找到隐含在其中的共同的代码找到,让自己站在更高维度,最终才能够保证长期全局动态的局势。
所以,在现实之中如果要获得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既需要对自我有深刻的认知,并且接受世界和他人的未知因素。其次,需要有更加系统的全局意识,以及能够找些事物问题本质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