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拆弹专家2》中,曾经的拆弹英雄潘乘风被固守原则的香港警队弃用,他的自尊、好胜心和正义之心都经历了严重的打击。
他患上了创伤后失忆症,之后又被前女友庞玲利用模糊不清的记忆,诱骗他去当警方的卧底。
他所经历的找回记忆的过程,也正是他重获新生,回归本心的过程。
他不仅找回了那个坚定维护正义、坚守和平的自我,也最终决定牺牲自我,以最小的代价和最重的悔过,彻底摧毁“复生日”计划,实现了自我救赎和自我重塑。
失忆可是经典韩剧的致胜三宝之一,韩国电影也有不少失忆的桥段。
失忆往往作为一种极度戏剧化的关键情节点,让原本可以按部就班实现大团圆结果的剧情遭遇突变。
编剧们可以在不知道怎么推进剧情或者不知道怎么让戏剧冲突变得更激烈的时候祭出这一招,虽然很老套,很无聊,但确实管用。
电影《担保》将韩国影视剧的疾病、车祸、失忆用了一个遍,没有心意,但足够催泪。
电影中的失忆有时还会将主角置于一个极度危险的境地。
比如成龙主演的《我是谁》,全片都是在讲主角怎样抽丝剥茧,用亦真亦假的各种信息,逐渐整合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找到幕后元凶。
电影作品中比较高级的失忆应该是与一定的叙事模式和剧情设定紧密结合的,不能是编剧“技穷”的一个遮丑布。
可以将失忆玩得炉火纯青,令人拍案叫绝的,也就只有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和擅长掌控高概念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等少数国际大导演了。
《记忆碎片》里主角得的是失忆症被叫做前行性失忆,他能记得某件事,但无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更新的记忆。
每次只记得最近五分钟的事情,结合碎片式的叙事模式,让整部电影变得更令人信服,既真实深刻又扣人心弦,这也成了一种玩转失忆的经典案例。
当然,电影中更多的失忆还是作用于人物的蜕变与成长。
《人潮汹涌》中失忆的周全从零开始,活得更加认真与通透,这远比成为两头赚钱的中间商更有成就。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人物的失忆,而是想要看到人物从失忆中走向新的人生高度的合理性成长,是要给自己一个可以改变自我,可以升华自我,可以重塑自我的影像化的逻辑信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最大动力与温暖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