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201天,9.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学习第201天,9.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0-12-05 09:44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01天

    原文阅读:

    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讲解:

    孔子有搬去九夷地区住的打算。有人说:那里太过简陋了,可怎么个住法?孔子说:有君子在那里住了,还简陋什么?

    启发思考:

            上一章我们学到孔子待价而沽,希望受到赏识而施展才华。但是,从鲁国辞官的孔子,已经去过齐、卫、宋、郑四个国家了,都没能如愿找到合适的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甚至在宋国和郑国还遭遇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敌意。这时候的孔子,突然产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那就是到九夷之地去。

            九夷,是东方的九种夷人,指山东东部、淮河流域、江苏、安徽等地的夷人,也包括朝鲜。那里当时还不太开化,各种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听起来有点儿奇怪,孔子不是最推崇周朝的礼乐文明吗?为什么他会想脱离周文化的氛围,去野蛮人的地方生活呢?

            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十数年,尽管他孜孜以求,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从政的理想,但对他的思想能在中国推行已经绝望了。前面他说过:“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想渡海找个新天地,这里又说欲居九夷。他这样说,未必是真的要离开中原,可能是发发牢骚,让自己沉郁的心情缓解一下。不过,为什么孔子想要渡海,欲居九夷呢?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九夷与前面渡海一起分析,孔子想去的地方是朝鲜。为什么孔子想去朝鲜呢?因为周灭商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被封在朝鲜,他带着商朝的礼仪制度,在朝鲜北部平壤附近,和当地土人建立了一个侯国,史称箕子朝鲜。《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箕子施“八条之约”,将朝鲜治理得夜不闭户,淫盗皆绝,成为东方的君子国。

            孔子也是商人后裔。商纣王的朝廷上有“三仁”,比干、微子、箕子。比干因进谏触怒纣王而被剖心处死。微子被封宋国,孔子也是商人,先祖孔父嘉是宋国执政。孔子就是微子的后代。箕子的故事,对于孔子来说,就是他的家族故事。他羡慕箕子,因祸得福,能得国而治。他也恨不得像箕子一样,到海外去开辟一个新天地!

            所以,对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中的君子,后世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清儒刘宝楠考据,这里的君子就是指箕子,孔子是说:箕子住的地方,怎么会落后闭塞呢?

            朱熹说“君子”是指孔子自己。即使是蛮夷之地,如果有我这样的君子去了,施以教化,诗书礼乐以养其心,冠裳文物以新其目,那里的部族文化还怕不受教化影响,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吗?

            无论“君子”指的是箕子,还是孔子本人,孔子的回答都表达出他的信念和信心。君子是可以教化蛮夷之地的,华夷之辨更多决定于文化而不是种族。至于陋,是出于小人卑鄙狭隘之心,与所居之地没有关系,假如是君子居之,哪里还会是陋呢?

          这样的思想、心态和气概对后世影响颇深。“何陋之有”就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源头。刘禹锡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解释孔子的“何陋之有”——地不在陋,有君子则雅。刘禹锡虽然住在陋室,但以君子之德而欣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柳宗元流放到广西,苏东坡贬谪到海南,他们立教办学、施政利民、兴修水利等,对当时当地的文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都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表现。一方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想法和行为;另一方面,人也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汤起于亳,方七十里而有天下。如果孔子团队真的去了九夷之地,在那里生息、繁衍、开花、结果,历史不知道呈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呢?幸好,历史不能假设。孔子尽管在当时无法实现其政治理想,也没有带着他的团队去了九夷之地,我们今日有幸继续感受到他累积千百年来的人生智慧和丰沛情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201天,9.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ow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