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我从来没被谁“眺望”过,但儿女们如果要从老远外面回来,那我总是忍不住要去村头(他们回家的方向)眺望,甚至一次又一次。
从时间角度人们对未来总有或多或少的憧憬,也类似于眺望。
每个人童年的时候对未来眺望的最多。小小年纪矮矮的个子,对自己尽快长大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我开知识比较迟,我没具体向往过自己以后会干什么。我们乡下小孩身边都是农民,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实本份的人,我绝对从没想将来当干部,连教书去工厂什么的,都觉得不可能。在我小时候的意念里,干部家里的子女或兄弟或別的亲属才可以当干部,当老师和工人那要干部推荐,都轮不上我,儿童时期我对这点就非常清楚,还没有10岁就知道。后来读中学更知道,国家老师比我父亲这些农民高级很多,知道谁的爸爸是国家老师好羡慕,民办老师我都羡慕,我不敢有拿国家工资的梦想。只想尽快长大变得个子高有力气就够了。
当我真的做了老师的时候又不觉得这事有多好。正像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哎哟好美!真的落脚到了那里觉得也不怎样,甚至根本不美。
总记得乡下老早有个口号~1980年实现机械化。以前乡下所有的农活都是手工,少慢差费,累的要死。到了80年代后期机器整田农民减少了点体力上的辛劳。再后来机器割谷机器脱粒。其实在1976年去国营农场劳动,就知道人家早就用上了大机器。国营农场田多人少,没机器忙不过来。一般农业公社里有的是人力,机械化可有可无。
后来又有个大口号~2000年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8个字记得最清楚,通俗的意思就是,以后要啥有啥,什么好东西都可住家里拿。你说,对2000年能不眺望吗?歌里唱着“再等20年,我们再相会”,好豪迈,好幸福。之前一直在眺望这个时间点,觉得那好遥远。
2000年到来的时候,记得那几年农民很苦。我虽然是当老师,但工常不高。家里还有好几亩田,要交公粮,交完公粮,折算款项后,上交还远远不够,还要拿钱来填上。每年年终干部上门逼上交,头很痛。原来“各取所需”没那么容易。
近20年才越变越好,老师工资提高了,农民不上交还拿补贴,有点点共chan主yi的味道。但田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家才分到1亩田。
好日子到了,可是人都老了。现在不敢再眺望。因为不远处是墓地,墓碑。还有不少人提前去了那里,他们想眺望也办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