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学校,各有特色。
第一所,民办,办学三年,占地180亩,小初高一体化的私立学校。从建筑美学看,这所学校的设计是别具匠心。那抬高的操场把整座学校藏在了一条繁华的大路旁。教室是落地窗设计,采光通风无可挑剔,过道是普通学校的两倍宽,学生就是撒开脚丫子跑也不会撞着人。走廊两头用的是凹凸有致的玻璃块,不仅采光好,也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功能室各种高大上的设备可使用,图书馆不仅面积大,藏书也多。绘本馆就是一层楼,校长说没有把书架放满,但已经是整个成都市绘本藏书量最大的学校。拱形门,弧形书架,各种形式的桌子、布垫、椅子,特别有童趣,哪个小孩经得住这样的图书馆的诱惑呢?一定会爱上这个好玩的地方。学校的课程也超级好玩。从顶层设计到一线落实再到学校管理,都能看到整个学校的特色。午餐在学校吃的,品质非常高。在这样的学校里生活的孩子,不要太幸福。当然,私立学校的学费也是比较好看的。
第二所,老牌公办学校。非常小非常小却非常古老非常古老又非常有品质的学校。校园里的每一平米都被用到了极致。学校的办学成果数不胜数。学校老师的拿手戏也很多。学校为有特色的老师搭建平台,研发课程,给到每一个老师自由发展的天地。老师的课程研发意识强,研究意识也强。比如足球老师,不仅打比赛厉害,做课题也厉害。比如心理课程,就那么几个年轻的老师,做出的校本心理课程,学术性很高,可操作性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第三所,名校,公办, 学生超级多,六千多人。一校两区,看起来面积不小,一旦六千多孩子都出来,就非常拥挤。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非常鲜明。除了听汇报,看听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学生提出疑惑,自主探索,老师轻轻点拨, 学生豁然开朗,课堂里孩子们呈现出来的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好。这样的好的背后藏着这所学校老师的整体素养的磨练。
第四所,超大九义校,公办,名校。学生多,占地少,也是把各个角落的空间都用到了极致,连教学楼后面的一条小径也开辟成了特别的运动场,练习跑步和排球。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场被改为美术馆和党建展览厅,非常有特色。交流时校长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小初衔接的做法。去年下半年,我也带了六年级,因此特别关注这个主题,现场和他们交流了小初衔接的习惯准备、学科思维准备、答题要求和技巧的改变等方面。印证了我上学期的很多做法是符合小升初的规律的。
两天下来,累得够呛。每一所学校都要参观上半天,然后听汇报,做交流。然后马不停蹄地驱车去下一所学校。我每天还会赶回学校,见见孩子们,处理一些事情,批改一些作业。工作量太大,体力脑力都有些跟不上。简单复盘,好好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