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想法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一十六【714】2024-3-5(2)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一十六【714】2024-3-5(2)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22:27 被阅读0次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一十六【714】2024-3-5(2)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写胡中丞信,改信稿数件,见客三次,张伴山自水次来久谈。中饭后伴山又来谈,习字一叶,夜不甚寐。

    思孔子所谓“下学上达”,达字中必自有一种洞彻无疑意味,即苏子瞻晚年意思深远,随处自得,亦必有脱尘垢、卓然自立之趣。吾困知勉行,久无所得,年已五十,胸襟意识,犹未免为庸俗之人,可愧也已。

    是日探卒揭得潜山贼首告示,印曰“太平天国御林真忠保国受天安叶芸来”。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初八日

    下学上达

    曾氏既想做圣贤,又身处名利场,他脑子里多有纠结,心情于是便很郁闷。依笔者(唐浩明先生)想,这大概是曾氏一生最大的烦恼。因为有这种烦恼,所以曾氏平生最羡慕的便是那些心境恬适、行为潇洒的人。他在给儿子的家信中说:“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意味人生具此高淡胸襟,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由此我们也便知道,曾氏所缺的,正是这种“高淡胸襟”。于是乎,他读《论语》的“下学上达”,悟到“达”中必有一种洞彻透明的味道;他读苏轼,悟到东坡的随遇而安,正是因为苏轼于世情已经了然超脱的缘故。

    从曾氏的纠结中,笔者(唐浩明先生)想到,倘若于“圣贤”与“名利”两者中跳出一项,或许都要好得多;倘若从两者中完全跳出,即既不想当圣贤,又不处名利场,可能就真正的“达”了。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复胡中丞信。旋阅《段颖传》、《陈蕃传》。中饭后阅《王允传》、《党锢传序》。旋与少荃畅谈,见客三次。

    因思念所编《经史百家杂钞》,编成后,有文八百篇上下,未免太多,不足备简练揣摩之用。宜另钞小册,选文五十首钞之,朝夕讽诵,庶为守约之道。夜,将目录开出,每类选“经”一篇,“史”及百家文三篇,凡十二类,共四十八篇。

    是夜通夕不寐。

    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二十一日

    经史百家简编

    道光二十年,三十岁的曾氏由湖南道京师翰林院,做了一名从七品衔的翰林院检讨。翰林又被称之为词臣,即以文章诗词为业的官员;还被叫做文学侍从,即以文学之长技随侍在皇帝的身边。故而研习前代诗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便成为曾氏的主业。也就在那个时候,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曾氏有了亲自抄写编辑前代优秀诗文的念头,但动手却是在咸丰元年初,他那时已在礼部做侍郎。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当咸丰二年六月曾氏离京时,此事并未完成。随之而来的是完全另外的一番天地,曾氏既无精力也无时间来做这桩事了。然则曾氏毕竟书生出身,即便戎马倥偬,亦不废书卷,古文抄编之事不久后便在军营中赓续下来。咸丰十年闰三月,在安徽宿松军营,湘军统帅完成了这部名曰《经史百家杂钞》的皇皇巨著。

    在此之前,有一部有名的古之选本,即桐城大家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对于姚鼐,曾氏是很尊敬的。他说姚鼐“持论闳通”,他“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他的心目中,有三十二位古今声哲,姚鼐乃其中之一。关于学问文章,姚鼐对曾氏的启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为姚鼐认为学问之途有义理、词章、考据三个方面,但三个方面又不可偏废。二为姚鼐认为文章有阳刚之美誉阴柔之美的不同,曾氏对此甚为赞叹。

    他在姚的基础上,参照邵雍的四象之说,又将阳刚分为太阳、少阳,阴柔分为太阴、少阴四类。太阳代表气势,少阳代表趣味,太阴代表识度,少阴代表情韵。后来,他又将四类分成八类,即气势类分为喷薄之势与跌宕之势,趣味分为诙谐之趣与闲适之趣,识度分为闳括之度与含蓄之度,情韵分为沉雄之韵语凄恻之韵。“曾门四子”之一吴汝纶称曾氏此种分类,是对古文的“前古未有”之发现。曾氏自己也多次说过,他对古文下过苦功夫探索,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对于古文的这种分类,或许是他古文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既然已有姚鼐的《古文辞类篆》这部书在先,曾氏为何还要来编《经史百家杂钞》呢?曾氏在《经史百家杂钞题语》中提到,他之所以重做这件事,系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姚氏的选本中没有选六经文,近世文坛也认为古文不宜包括经文,而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对经文的尊敬。曾氏却认为,这种做法“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国”。孝而忘祖宗,忠而忘国,这是站不住脚的。故而曾氏的选本所分十一类,“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为归。” 

    二是姚氏的选本中不选史传,曾氏选本中广采史书。曾氏之所以如此,一则出于他对史书的偏爱,二则他看重经济,视经济为与义理、词章、考据并重的学问之途,二经济之学全在史书中。他的老师唐鉴曾这样开到他:“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因为此,曾氏很用心斯弟编了这部《经史百家杂钞》。但这部书收录八百篇文章,为数太大。它只适合专门家,而不适宜于业余者,而业余者中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此人即老九。

    老九是曾氏诸弟中书读得最好的一个。他在二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三十二岁那年考取优贡。优贡分五贡(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之一,属于正途出身。如果不是战争,老九也可能会一辈子在文字薄中讨出路。这一点决定了老九对文章的喜爱。老九这几年时运很好。他统率的吉字营连克数城,他也因战功而得到道员衔尽先选用知府的赏赐。军中事多,老九没有时间读尽八百篇文章,他只能读选本的简本。于是,为老九计,也为更多的喜欢文章但又俗务繁忙的人计,曾氏又从八百篇中选取四十八篇,并对每篇予以校对解释评点,曾氏将它命名为《经史百家简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一十六【714】2024-3-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r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