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上春树,自从看他的书到如今,我写过他很多,最多的是书评。
今天想说说他的生平。
他出生于1949年日本关西京都市,父亲是国文老师。1968年19岁读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
22岁以学生的身份与妻子阳子结婚。根据译者林少华所言,阳子就是村上成名作《挪威的森林》中第二女主绿子的原型。《挪》这本书是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女主直子是真的存在的,书的结尾写了以此书悼念几位逝去的朋友。在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中也有提及,女朋友吊死在杂木林,《挪》中,直子是精神分裂后上吊自杀在杂木林的。没有切身体会怎能写得如此感人肺腑,动人心魂。无论是文笔还是故事,流畅忧伤地象一首诗,满纸青春岁月和对爱的回忆。
村上著作的主题是控诉,《挪》只是一个开始,控诉了庸俗世情社会的害人本质。他说他写完《挪》就不再看了,创作进入了更深入直入阶段。他后面的著作《寻羊冒险记》、《舞、舞、舞》、《奇鸟行状录》等才正真揭开社会罪恶的面纱。此时他不再小资情调,不再是月光、花草,淡淡的人生哀愁。而是一名与社会不公作斗争的勇士。书中有从甲级战犯摇身一变成为政界重员的右翼分子,有警察去扫黄早被通知悄悄迁走的成人会所,资本公司为扩展利益,强拆强迁民房,并出动警察和黑社会联起来逼迫欺压百姓。离婚后各生欢喜的知识分子父母,无人教育心灵创伤的孩子,公务员的女儿是应召女郎。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现于书中,社会就象块长满烂疮疤肉,发出腐烂死朽的气味。作者对些现象通过小说痛加斥责。就象他自己所说的,“我们是生吞活剥了战后一度风行的理想主义而对更为发达,更为复杂,更为练达的资本主义逻缉唱反调的一代人。”他对生存的世界是不满的。他写的不光是坚贞的爱情和人生的意义,更有社会的阴暗面。这是他高于渡边淳和东野圭吾的地方。这种本质和贾平凹、鲁迅一样,有光辉的思想性。
他说在写《且听风吟》时,他还只是个性作家,只想造一间心怀释然的房间,还没有写伟大作品的想法。可后来写着写着,就把倾诉变成了控诉,一个正直的作家是不讲假话的,世界从来就是疯狂的,人类从未真正自由平等过。他是那个鸣不平的人。为了创作更无心理干扰,好几部写社会弊端的小说都特意在国外成稿。
25岁时他还在念大学,贷款开了一家爵士酒吧。
26岁他大学毕业,毕业后边开酒吧边创作,很多小说都是他深夜趴在酒吧厨房桌子上成稿的。30岁《且听风吟》出版,获新人奖。
说实话,这部小说还很稚嫩,可以说故事部分很少,主观见解为多。但它脱离了日本旧式文体的窠臼,用一种全新个性化文体写成,新颖而独特,这种风格奠定了村上日后小说的主体风格。
让人翻开他的小说就很自然稔熟地溶入到他的叙述中。
32岁酒吧转让,专业从事创作。
村上是个多产的作家,专职创作后好作品不断涌现,多次获国内大奖。他多次应邀去美国几所大学作客座研究员和任职。中年以后有很多时间他都在国外旅居。59岁获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称号。中年以后村上边写作边迷上了运动,从跑马拉松开始成为了铁人三项赛专业运动员,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
人们的印象中艺术家总有点颠狂或不切实际吧。
很多艺木家都风流成性,托尔斯泰、福楼拜、莫泊桑,叫得出名字的文人们多少都和女人沾边。就象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们多会流连烟花柳巷,秦楼楚馆。他们去那里寻找到快乐和灵感。歌德是个正经人,但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土德》也都是恋爱和失恋后的作品。就连渡边淳一结婚后还会同其他女性来往。
村上是个例外,一个专一的才子。他的“爱人”死了以后,他就和会做生意会看小说的女友晴子结婚了。他们住在一间铁轨旁冬天四面通风的房子里,养了几只猫,过简单的日子。
村上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小说创作上,他的创作不需要女人,唯一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阳子。也是他第一个读者。有不妥之处她总是第一个提出和指正,二人是夫妻亦是朋友。
村上写过很多小说,写家庭的很少,比如父母、兄妹,有小孩的也只有一本《太阳以西 国境以南》。他和妻子没要孩子,或许是受西方思想影响,认为结婚和要孩子都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他和妻子相依相伴地生活。
村上很喜欢音乐和料理,在他的小说中随处信手拈来都是欧美歌曲,歌曲有时代表人物观点、心情,有时代表作者的看法和对事物的解释,有时只是调侃。
看了村上的书,总会为他做的料理着迷,日式的原料,西式的调料相结合做出很多新颖创意的菜。感觉在他的手下一根拍黄瓜味道也与众不同。
读了那么多村上的书应该给译者林少华写封信,把我的理解告诉他。每本书后面都有欢迎读者来信这一条,地址是某某某地。村上很少自己写序,或跟读者交流,交流都由译者在做。
在《1973年的弹子球》这本书中写着:世上两相对立的想法不下一百二十万。……就是说差不多跟谁都成不了朋友。他说这是他七十年代生活的写照。他是孤独的,越纯洁越孤独。他在《挪威的森林》里有一句话:“谁会真的喜欢孤独呢?只是不想失望罢了。”他肯定曾经饱尝失望的滋味。他喜欢独自跑步、散步,在跑步和写作中慢慢消化孤独。
其实我想对他说,有机会他可以和我们中国的读者聊聊,或许不会失望。因为根据译者所言去信的读者应该很多,这些粉们都会是他的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