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的变迁
发展经济学1.0
二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工业化在加速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出于对“赶超”的渴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流行的“结构主义”范式,主张以进口替代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来建立与工业化国家相类似的先进产业。遵循这种方式的国家取得了一些投资主导下的初步成果,但是很快就陷入了不断的危机和停滞中。
发展经济学2.0
发展思潮转向新自由主义。在治理和商业环境方面的改革旨在将高收入的工业化国家理想化的市场体制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几十年的增长——其中许多国家甚至经历了去工业化。
新的思维
进入21世纪,许多经济学家重点关注制度作为长期增长的来源。制度对于发展非常关键,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它们都内在地被赋予了薄弱的体制和治理不善,发展也因曾盛行一时的针对其现代化和战后重建的发展思潮而遭受各种扭曲。作者主张这些国家应在即便治理不善的情况下也依然启动经济发展,而不仅仅着眼于改善治理模式。
本书作者主张,好的治理不是动态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尽管整体的治理比较落后,在发展中国家启动增长的关键是通过在经济特区中创建飞地来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通过移除束缚性约束来帮助产业变得更有竞争力。随着收入上升和经济自由,人们将不断争取更好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治理。
新结构经济学:帮助解释最成功发展中国家的表现
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在技术、产业和软硬基础设施方面持续的结构变迁使得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在某个特定时间一个经济体的最优产业结构是内生于其比较优势的,而其比较优势反过来又是由当时给定的经济禀赋结构所决定的。
让企业在技术和产业中选择遵循比较优势的先决条件是有一个能够反映这些生产要素在禀赋结构中相对稀缺程度的相对价格体系。这样的体系只存在于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善市场制度,以创造和保护产品及要素市场的有效竞争。
尽管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机制,但政府也必须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推动经济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必须进行干预以使得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四种主要方式:
-
提供关于新产业的信息
-
协调相关产业的投资及改善必要的基础设施
-
补贴在产业升级和结构变迁中有外部性的活动
-
通过孵化或者吸引FDI来克服社会资本及其他无形约束的缺陷以催化新产业的发展
小结
新结构经济学框架的三大支柱:
-
最优产业结构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是不同的
-
在任何特定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依靠市场作为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
-
一个扶持型政府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中要起到因势利导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