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双十一,一年一度的购物节。
晚上十点,儿子晚自习滑着滑板到了家门外的马路上,从滑板上跳下来,一脚点踩滑板的一端,滑板瞬间直立起来,提着滑板进门,我已经洗完澡,坐在门外,他爸爸正在收摊搬货,看见帅气的儿子,我说:“哟,你脸上的包包都消了,光滑多了,真好!上去洗澡吧!”
洗完澡,我们已经关门上楼,让儿子在淘宝上买换季的衣服。他挑选了一双鞋子,说让我转钱给他。我问要多少钱?他说599。
我说:“一双鞋子怎么那么贵?买一双两百左右的,然后买一套衣服,总共花个四五百元,这样妈妈的心里承受力还可以接受。单单一双鞋就要599,是不是消费太高了,你看家里的鞋子也不少,再贵的鞋也不能穿久,总不是经常换,再说,鞋子只要合脚舒服,能跑好跳,你看安踏的李宁的阿迪达斯的都是名牌,价格都在一两百左右,哪一个穿着都舒服。你就在这些里面选一个。”
“不要,我喜欢的,又不是你喜欢的,我就要这种,又不是经常买鞋,一双鞋子还不是可以穿一到两年,品牌质量档次都不一样,贵的肯定好!”儿子赌气的说。
为了培养儿子的消费观,我继续说:“东西不是越贵越好,而是实用就好。咱们家不是土豪,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不是你想买就买的。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读书,你看每个月的生活费是520,每天的零食是十几元,书本费考试费试卷费是不定期的要交,学杂费更是少不了。你学吉他买吉他一共花了三千,这些都是必须的开销,妈妈一分钱不会少的给你交。但是,这种鞋子我觉得就不必要,你看家里以前买的五六百的鞋子,还不是被你丢在角落,有时候你看款式好看,买回来穿几次你又不一定喜欢,何必花这个冤枉钱。”
“跟你说不通,不说了,不想听!”儿子明显情绪不好,一听我说这些便烦躁异常,趴在床上生气。“钱就是花的,你赚钱干什么?”
“钱是花的,但不是你赚的,你不知道赚钱的不易。你看妈妈每天在网上发布消息,人家下单,我每单只提几毛到一元钱,每天守摊十四五个小时,人家买一个棒棒糖都要起身相迎。人的消费观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局。你看有些穿得人模狗样的,家里可能是穷得打凳响,他把钱都拿来买得穿买得吃上面了,即买不起车,也买不起房。你看那么多年轻人,月薪很高,可就是积攒不了钱,等到了结婚的年纪,都不敢找女朋友,怕承担不起结婚的费用。所以,不怕你会赚,就怕你乱买。”
儿子估计听了我的话,感觉鞋子要泡汤了,又不甘心,情绪上又下不来,也接受不了我的观点,于是生气的说:“别说了,老观念!跟你有代沟!”
算了,不说就不说,我也要睡觉了。让他生一会的气,让他自己慢慢消化。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打开淘宝,给他买了两双运动鞋,一双安踏的,十一优惠价之后185,一双阿迪达斯的,标价四百多,优惠价之后是205元。不管他喜欢不喜欢,先下单买回来让他试试,到时候说不定合脚舒服,他就留下了,再不济,也可以全额免邮退货。这也是我想缓解跟儿子之间闹得不愉快的和解之法。我告诉趴在床上看手机的儿子,他还是那句话:“不要你买,你买了我也不试不穿。”
没办法,一双鞋子,又是闹得不愉快的一次母子间的不和谐。以前好多次,也是这样,他总要买最贵的,都被我说过,最后折中,即不依我的,也不就他的,才算和平了。
以前我给他买个普通鞋子穿着,感觉还是蛮不错的,又不是在拼多多上面买的几十元的,也是在专卖店买的一两百的。前年他去武汉表哥家玩,看见表哥买的都是大几百上千的品牌鞋,之后,他也学会了跟风,跟我闹着要买。“妈妈,这是我看了好久的一双鞋,以前要一千多,现在只要四五百,赶紧打钱给我,抢到就是赚到,这鞋是保值的,穿坏了都有收藏价值。不想穿了还可以转卖给别人。”唉,想到孩子这么辛苦瞅准一双鞋,就让他买吧。哪知买回来还不是穿得磨破了跟,洗烂了鞋面,有什么收藏价值,更不可能转卖,骗人的。
上次去武汉,看见他舅伯穿着的都是他儿子不要的旧鞋,说,这双是五六百的,那双是一千多的,穿在脚上还不成形状,被他舅伯去菜场泥里水里当套鞋穿,还不是很合脚,丢了又舍不得。赚的钱没看见他存一分,都拿来买穿的买外卖吃的喝的。
我不想自己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舅侄是自己赚的钱,别人管不住,可我儿子却要我掏腰包,我肉疼心疼,觉得不该花。
儿子喜欢看书,有天晚上拿回来两本书,兴奋的告诉我,这两本书很便宜,是名著,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到了。看来儿子还是会精打细算的,知道买到合适又便宜的东西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其中有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儿子告诉我,这本书被翻译成了许多种语言,全球畅销,获得了很多的好评。我让儿子放在家里,我有空的时候看。
没想到,我也被这本书迷住了,连续三天,每天两个小时的阅读,便看完了全书。
其中,两个情节让我难以忘怀。
福贵赌博输光了家产,他的父亲气病卧床,后来还是爬起来,卖掉了一百亩田产,换成铜板,让福贵用两个框子挑着进城去还赌债。所有的田产,在福贵的肩头,那么重那么沉,这一刻,福贵才幡然醒悟,几辈人积攒下的资产,顷刻便成为别人的。福贵一家搬到茅草棚里,去求住在曾经是自己的房子里的赌博赢家租几亩地给自己过活。这时候,福贵说了一句话:“人真是贱,非要一无所有,非要亲自劳心劳力,才过得踏实,过得安心。”
以前的福贵,吃喝嫖赌,因为,那都不是自己的钱,仗着父辈的积攒,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狂吃烂赌,整日天昏地暗,浑浑噩噩,甚至对自己怀孕的妻子拳脚相加,毫无人性。现在的福贵,跟家人在一起,整日为生活下地劳动,知道对人怜惜,对生命敬畏,知道对自己反思,觉得过得比原来知足而充实。
第二个场景,就是为了熬一锅粥,一家人关紧前后门,前门一个人把风,后门一个人把风,生怕别人看见了,战战兢兢。后来有人敲门,一家人大气不敢出,更不敢应声。
等熬好了粥,那喝得叫一个痛快,好久都没有闻到米香了,这个时候,是一辈子觉得吃得最好的食物。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那场有名的大--跃--进。人们觉得到了共--产--主--义,吃大食堂,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私有财产全部充公,每家每户的铁锅全部砸烂,丢进一个铁皮大桶熬制钢铁。今天吃一头牛,明天吃一头羊,没有吃的,就去找上面要,生活超前舒服,共--产--党就要过上天堂般的生活了,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就这样过了不到半年,余粮吃光,牲畜吃完,野菜挖干,树皮上阵,队里没有什么吃的,而上面却迟迟要不到一粒粮食,还是只有个人自找活路。
听老人讲,那个时候,也就是1958年,饿死了不少的人。和平年代,饿死了不少人,真是讽刺啊。战争年代都没有饿死人的,却在和平年代整个国家陷入饥荒。
还不是盲目乐观,1957年的过度消费,过度浪费,加上58年的自然灾害,田地欠收,国库亏空。回顾历史,哪个人不是觉得心寒,觉得毫无道理,觉得历史的教训真是太惨重太惨重。
再看看现在的年代,花呗借呗信用卡,如果能救个急,未尝不是好事,可是如果过度使用,便得不偿失。月光族,甚至入不敷出,总是欠着这个拿那个补窟窿,生活总是超前消费,便要反思反思了。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历史的教训,却是要我们几代人来记住的。我们的国家是怎么摸索着一步步走来?
就是我们七零后的这一代,也是从苦日子之中熬出来的,饿肚子,没饭吃的日子,到现在光是想想,还觉得胃部泛酸,一阵阵的难受。
现在的日子好了,但是也要让 我的儿子懂得花钱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