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婆婆找我视频。我看见孩子眼泪汪汪的。婆婆说:”你儿子啊,贪吃。刚见到阿祥(隔壁家小哥哥)吃米粑粑,就哭着拉我过去,想问人家要来吃。” 孩子可怜兮兮地眼挂泪水。婆婆还在一边嘟囔:“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贪吃,我以前的三个小孩都不会这样,就他这样。我已经给过山楂饼他吃了啊,又不是饿,就是贪吃。”听着婆婆说这些,我已经知道自然过滤了,对她笑笑,也不多说什么,因为当下最重要的,是照顾孩子的心与情绪。
我就跟孩子说:“你很想吃那个饼是吗?妈妈知道了,那看起来一定很好吃,但是那是祥哥哥的早餐呢,只够他自己吃,如果你吃了他的那份,那他就会饿肚子了。你知道那个粑粑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问一下奶奶会不会做?你跟奶奶一起把它做出来,你就可以吃到啦,对吗?……”我一步步跟他聊,聊远了,他就忘了流泪难过了,然后拿着手机走到大厅,玩起了他的积木,还跟我演示怎么搭建小人城堡,跟我一起数小人的数目,后来又让我看他画画,这一互动,就是半个多小时。
婆婆是个很强势的人,在家里都是说了算的,孙子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离开过几天,日常照顾很周到,但教育上也是要插上几手的。她爱孙子的心日月可昭,付出的辛劳有目共睹,但依然免不了好心办坏事的结局。在她看来,自己的孙子应该要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健康聪明,听听话话。最重要的,是听她的话。所以,当孩子顽皮一些,不按她说的做,她就立马情绪失控,劈头盖脸就骂,以声制人。她会拿其他小孩的好来说自己孙子的不好,会因为一些小行为而给孩子贴上大的坏标签,而且不断用负面、严厉的语气加之于孩子身上。
因为这次疫情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跟老人家住了接近两个月。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跟孩子视频联系。但常会听到婆婆大声呵斥孩子,又跟我们告状,说他有多不听话。老是乱跑,又有多贪吃,等等等等。听闻这些,我先生是受不了的,每次他都咬牙切齿,不想跟他妈妈说话。因为那让他回忆起自己被她“强权统治”的未成年时期,满满的阴影。他一直想让孩子少受老人家影响太多。但现实又做不到跟他们分开住。
其实开头那一两年我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但这期间发生过一些事情,加上自己的学习和感悟,我已经懂得怎么去跟婆婆相处了,也知道家里的关系调剂的关键在哪里,虽然没能短时间解决家里人的所有矛盾,但我相信把握住关键,方向就不会错。
我跟先生说,奶奶只是孩子漫漫人生路中遇到的其中一个不太会用正确的方式对他表达爱和关心的人,绝对不会是唯一一个。只是她跟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而且没有办法选择而已。从长远来看,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也绝对不是去教育长辈,期待他们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一点点地、慢慢用行动去影响她。永远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每次跟她的交战当中,在他身边,陪伴孩子一起面对。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去面对狂风暴雨。父母永远是他的温暖港湾。他受委屈以后,我们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引导和充满爱的表达,让他的情绪有一个出口,受过的伤有人抚平,流下的眼泪有人帮擦。还要引导他去理解奶奶的行为。如何去跟和奶奶一样,对自己有时候不怎么友好的人去相处,又怎么处理内心那种难受。
另外,想办法让“狂风暴雨”少点下,或者下得越来越温柔,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既然没有长辈不爱孩子,只是她们并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那我们作为晚辈就不能目无长辈,忤逆责怪,而是要用智慧去圆融地处理。首先分析长辈每次发火背后的心理期待是什么,是否正向积极,如果是,那父母就想办法通过另一种方式去跟孩子相处,也达成一样的期待,长辈看到了自己的期待原来可以通过另一种温和的方式达成,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没准还会在心里反思反思。如果长辈的期待并不合理,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那父母就必须积极干预,保护好孩子心灵的同时,通过借一些权威外人的影响,旁敲侧击等方法让他们知道这样的做法对孩子并不好。总原则就是,尽量与长辈形成合力,如果实在不行,就选择折衷或迂回的途径达成,把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他必须要学会的功课,没人能够替他去做,但我们可以时时引领,常常陪伴,永远关爱。父母这功课,够用一生去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