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澳门培正学校的陈美容老师分享了四年级孩子的午间阅读——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
我开心地差一点蹦起来。这本书正是下个学期我们故事会的共读图书之一。
真有缘分。
《亲爱的汉修先生》荣获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作者贝芙莉·克莱瑞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克莱瑞曾在华盛顿大学致力于研究儿童图书的管理工作,并在日后成为了一名图书馆的管理员。可以说,她是在书籍的陪伴下长大的。很小的时候,她就立志要写一些关于她童年趣事以及身边小朋友的图书了。后来,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在创作上逐步走向成功。
这本书讲述的是小男孩鲍雷伊与作家汉修先生之间的故事。鲍雷伊在二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与一位作家通信,作为写读书报告的素材。他不得已,就给作家博德·汉修写了一封信。
慢慢地,鲍雷伊在与汉修的通信中爱上了阅读,后来还听取了汉修先生的建议,学会了写日记,爱上了写作。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他也由原来的消极,孤独内向,排斥交往,到后来渴望友情,期待被关注,主动自我表现。
并且,他也想和汉修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作家。
汉修先生竟然有这样的魔力,让一位不喜欢阅读的小男孩爱上了阅读,还让不会写作文的他爱上了写作文。
我猜想,所有的妈妈读完这本书后,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给孩子找到这样一位汉修先生。
不瞒你说,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打开这本书的,或者你也可以说——带着一个非常功利的想法。就像你们所知道的,我有一个即将读四年级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小尤。我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想法——就是希望小尤喜欢上写作文,以后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
就像你所知道的,希望是一回事情,现实常常是另一件事情。
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是不!现!实!的!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自己不是一个有写作天赋的人。小时候那些拿到95分以上的作文常常是我默默写了几遍,语文老师帮忙改了几遍之后的结果。但是那些颇有灵气的同学很早落笔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了。反倒是工作之后,我常常有我手写我心的美好愿望。新近更是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写不快。
所以,写作这件事情,真的是各有节奏。
急什么呢?
不过,不急也很难的。
昨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一位女儿升六年级的妈妈,估计话题距离小升初还差了十八公里,就听她说,“要好好准备六上的期末考试了”。
我知道的。
作文这件事情是由不得闪失的。我们的孩子面临着很多重要的考试,把生活切成一段一段的。
不过很多人的经历都印证了:虽然天赋不同,作文这件事情,终究是可以训练的。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也说明了这条定律:作文无他,打开书或者迈开双脚,然后拿起笔,多写多改。就连《亲爱的汉修先生》中的主人公自己也说,“我已经不怕写作文了;我已经习惯写日记了;管你看不看,反正我都要写下来……”
主人公鲍雷伊太让人惊喜了。
而那些愿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不都是清晰地认识到自由写,自愿写,就是写作的真实状态么?
在《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里,汉修问了鲍雷伊十个问题:①你是谁?②你长什么样子?③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④你住在哪里?⑤你有宠物吗?⑥你喜欢上学吗?⑦谁是你的朋友?⑧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⑨你有什么烦恼?⑩你有什么愿望?
鲍雷伊就是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我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影响我的是什么”的。
鲍雷伊的幸运在与遇到了这样一位汉修先生,时常跟他对话,用写信的方式分享他的建议。我们的孩子会不会遇到这样一位汉修先生?
让孩子们的写作有一个读者,知道到有一个老师会认真读到,并给他一些建议;
让孩子们从口述开始,不再觉得提笔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允许孩子们从熟悉的地方开始讲起来,写起来,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愿意陪着孩子们修改,一次两次,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就想做一件这样的事情,把小薇老师的写作教室搬到空中,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中,陪伴孩子们,每周一篇,从说出来到写下来,再到写完整,有情节,有观点。
我们想了想,挑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时机来发布这个暑期线上写作计划。具体时间,你就等着瞧吧。
悄悄告诉你:小薇老师,原广州小学语文老师,现在是一位儿童读写研究者和阅读课程开发者。
月亮阿姨,教育学硕士,出版社编辑,月亮阿姨故事会创始人,“读城少年”项目联合发起人,“人文走读+阅读输入+写作表达+演讲输出”少年研学课程设计者。把《我的家在中国丛书》介绍给世界各地的小读者;也把经典童书分享给身边的小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