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蒙头红子

作者: 一两茶叶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11:15 被阅读0次
    一种蒙头红子

    在鲁西南区域,人们把新娘的红盖头叫做蒙头红子。

    关于“蒙头红子”的来源,有几种传说,一个是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记载的,大致意思是说,传说远古时期,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婚前,他二人向天祷告:“老天爷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让天上的几块云彩合成一块吧;若不让结婚,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刚落,那几块云彩团成一块云彩了。于是,兄妹俩就成婚了。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也是文中所说“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执扇遮面就逐渐被蒙头红子蒙头代替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姜子牙封纣王为喜神,让这小子专门管人间的婚姻,谁家结婚都要请他送喜。这小子好色恶习难改,他看见谁家新媳妇长得漂亮就抢回来当小老婆,人们都非常气愤。于是,大家请姜子牙换个喜神。姜子牙心想,神都封完了,没法换。想到这小子是我用打神鞭打死的,砍掉的脑袋瓜子是挂在红色旗子上的,准怕红色。于是姜子牙告诉大家,结婚典礼、入洞房时,给新媳妇蒙上一块红布,新媳妇一进门就放鞭炮,这样纣王就会吓跑的。大家回去试了试,这个办法果然灵。从此以后娶媳妇的人家都给新媳妇蒙上蒙头红子,再放一串长长的鞭炮,用来赶走纣王,把新媳妇平安地娶回家。

    再一个说法是南宋皇帝赵构在逃出金国时,被追兵追杀。到了一个晒谷场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将他藏在倒扣的箩筐里,救了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赵构送给姑娘一条红手巾,许诺等他当了皇帝,要姑娘头蒙上红手巾,方便认出来,要娶姑娘做娘娘。等到他迎娶这位姑娘时,晒谷场上有好多蒙红手巾的姑娘,傻眼了。原来这位姑娘不想当娘娘,又怕皇命难违,与小姐妹一商量,最后想出来人人蒙上红头巾,让他娶不成。从此以后,姑娘出嫁时都要蒙一条红手巾。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中就说过:“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乃以纱縠蒙女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以成妇。使六礼悉舍,合卺复乖。”可能最早的蒙头红子,出现在东汉末年,当时是纱制的。之后,几经反复,直到宋代之后,新媳妇蒙蒙头红子才成习俗,得到延续。《清史稿礼八嘉礼二》记载,新媳妇蒙蒙头红子这个习俗上升为礼制了,蒙头红子成为婚姻礼仪当中必不可少的一样。

    蒙头红子通常都是一块大红绸子布。形式大多为正方形,边长以旧尺计算,有二尺、二尺九、三尺三不等。有的在绸子布四周缀上铜钱,有的缀上彩穗,有的还会在绸子布上绣上龙凤、牡丹、鸳鸯戏水等图案。对蒙头红子,其他地方有不同叫法,如幜、帨、幪巾、羞巾、障面、兜纱、面红、红巾、红幂、罩面巾、戴头帕、褡头袱、盖头布、蒙脸红子等等。

    挑蒙头红子,据丁世良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记载,有八九种之多,如婚礼主持人、新娘的婆母或婆祖母、男方村里的全福之人、新郎的姐妹、娘家来的送亲人、村中的少女等。挑蒙头红子使用的物品,则有剑、箭、筷子、竹尺、秤杆、机杼、马鞭、秤钩子、擀饼轴子等等。笔者小时候所在农村是新郎用秤杆子再洞房里把新媳妇的蒙头红子挑开,表示“称心如意”和“秤民间又称戥子,谐音等子,戥子多星,象征多子”的意思。还有一些挑蒙头红子的一些说法,如“蒙头红子挑三挑,今年有个妮,明年有个小(‘男孩’的方言表述)”,“蒙头红,高高挑,不使(‘用不了’的方言表述)三年生个小。蒙头红,高高挂,不使三年抱娃娃”,“蒙头红,高高起,当年就见喜”等。

    总之,蒙头红子是我国一种传统婚姻仪式,是一种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象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西南方言杂谈-蒙头红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ie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