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分析阅读了爱丽丝·奥兹玛著的《为爱朗读》,对书本的精华内容作了整理,想与书友们分享。
这本书以自传体形式,再现了作者9至18岁期间,她和父亲坚持亲子共读3218天的真实故事,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长期坚持亲子共读,非常具有学习借鉴价值。
作者提倡坚持读书,并且给某个人读书,包括父母为孩子读书,也就是亲子共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本书提到的亲子共读的意义和方法。
亲子共读的意义何在?
这本书的封腰上有这么一句话:“送一本书很容易,但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才是最好的礼物。”我想这就是亲子共读的意义。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提供书本,更重要的是付出时间和精力,深度参与孩子探索书本的过程,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如何坚持亲子共读?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坚持亲子共读的5大法则。
第一个法则:读就好。
读就好,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简单到只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拿起一本书;第二步,开始读。
读就好,是一个低起步,让我们更容易开始行动起来。
在作者4岁的时候,她和父亲就已经开始睡前读书,只是那时的亲子共读可能没有一天不落的在进行。
第二个法则: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让我们的努力有方向。
刚开始作者和父亲约定:坚持亲子共读100天。在忐忑中他们完成了100天的目标。于是信心倍增,直接定下了1000天的亲子共读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三项原则:
1.亲子双方共同制定,双方都认同这个目标。
2.先制定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再逐步增加目标难度。比如,先亲子共读10天,或者一周读完1本小绘本。
3.目标要非常具体,比如:共读时间是临睡前还是早上,共读时长是10分钟还是半小时,共读内容是英文还是中文,等等。
第三个法则:挑选书本。
作者和父亲坚持共同挑选朗读书籍,尤其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产生兴趣的前提是,书本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
我自己在挑选书本时就犯过错。在宝宝2岁的时候,我们就共读了几次《三字经》,但他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情绪。最近,从唱古诗入手,效果就好多了,因为孩子天生就对韵律很敏感。
第四个法则:持续共读。
只有持续共读,才能让阅读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作者父女俩的朗读旅程,也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有时父女俩外出回来特别累只想倒头就睡了,有时临近午夜作者还在外头排练舞台剧,有时父女俩生病了,最严重的的是他们吵架了。但这些都没有成为他们停下来的理由。哪怕只是抽出十分钟,哪怕读书地点是在停车场,他们也要坚持完成每天的朗读。
时间的复利效应是惊人的。我们即使不能每天都读,但也尽量抽出时间来读。这样长期坚持下来,阅读量也会非常惊人。
我和宝宝分居两地,只能在假期见面。从宝宝7个月开始,只要见面,我们就进行睡前共读。到现在已经坚持36个月,阅读书籍达804本。
第五个法则:交谈互动。
朗读结束后,作者和父亲会进行一番交谈,这是他们之间一种自然而然的沟通方式。
很多父母感慨,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亲子共读。
在共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享书本的内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各自的心情等等,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即使3岁的小宝宝,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谈互动。记得,我和宝宝读完《西瓜游泳场》这个绘本,就反反复复地玩跳水的环节。
以上就是《为爱朗读》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