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被那个施暴的新闻刷屏,相信很多人都会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离开呢?
当时我也这么想,如果是自己,立马就离婚,还过什么?结婚又不是找死。
我想到曾经看到一本心理学书上说,如果一个女孩子找了一个渣,还会继续遇到下一个渣,说都是原生家庭的毒。当时自己还不以为然,什么都是原生家庭的罪,那么多原生家庭,毕竟不是所有父母都是恩爱,耐心,有知。那么是不是都有问题?
直到那一天,我打了女儿,每次打完之后就会后悔,在跟她道谦的时候,她很淡定的说“没事呀,就是我的错我做错了事”,那一瞬间,我就呆住了,不知道其它父母有没有那种感觉?真的是五雷轰顶的感觉。
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哪些被施暴的孩子为什么不反抗,看到那个被“PUB”的女孩,一次次妥协直到献出生命,因为她们内心认为自己做错了。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就要被这种惩罚。
这些都是从小父母给她的,凭什么认为孩子大了就会自我成长。
我立马就跟女儿说,不是,是妈妈的错,即使你做错了事,妈妈也不该动手打你。都是妈妈的错,动手的人是错的,跟你没有关系。
我们总是过高评估孩子的接受度,成长力。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就是真实写照,我们下意识认为孩子写作业时抠这摸那都是孩子不专心,我们打骂,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抑制这些小事的力量,全靠大脑中额叶的控制,但是额叶却是在14岁的时候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她在整个小学阶段可能都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却从不考虑这些问题,从不自己学习如何想办法帮助孩子更高效,只寄希望于孩子自己。
之前看到父母的四个层次,相信父母都会有自己的算盘。但是真正能做到为孩子改变的有几个,我们总是在一味的以为自己牺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殊不知,一旦父母停止了学习,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你不学习,无法理解孩子,只是以自己的思维来判断。一旦停止学习,自然不会去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5596/2711f7587cdc289d.png)
我们总是过高评估自己的奉献度
上一期《奇葩说》的辨题“离婚一定要高考后说吗”最后以绝对优势获胜。就像储教授说的,是对自己的最后一点认可,最起码,做为父母,我为孩子努力了。但是她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不仅要备战高考还要努力演戏给她们看累不累。
说反方是以孩子的立场说,那正方不一直在以父母的立场吗?
如果孩子足够聪明,应该明白,父母唯一底线是他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哪怕孩子不需要,妈妈爸爸哄一辈子,孩子为什么不能哄一下父母。这不是绑架吗?承认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牺牲,但是却没有想过孩子会不会难过。
为什么非要彼此牺牲呢?
如果在相互爱的基础的,让相互爱不仅仅是父母天性,而成为彼此的天性不更好吗?
当孩子不孝顺的时候,我们怪孩子,却不知道这都是因为我们在用自己所谓的牺牲造出来的。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无所计效的奉献,我们对孩子也有所求,我们为他们付出时间,就希望她们懂事,成绩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