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史赏析
解读《道德经》之46-1:知足避祸

解读《道德经》之46-1:知足避祸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0:20 被阅读5次

“祸莫大于不知足”出自第46章,意思是说  祸害没有大于不知道满足;不知道满足是最大的祸害。

自然灾害,偶然伤害虽然非常严重,却不是最大的,也不是必然的,有时可以规避的,有些可以化解的;而不知道称心满意,不晓得适可而止,却是最大的灾难,必然的祸害,因为不满足就会对现实不满意,就会贪求更多,是完全背离了天理大道的欲望和行为,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不知足,则贪欲多,不满意,则图谋大,欲望就会超过现有的能力,贪婪就会超越现实的环境;行为就会发生错误,思维就会出现偏差,结果必然就是灾难,后果一定就是祸害。知足就是知道能力边界,知道条件范围,知道可以达到的程度;满意就是相对于自己的能力,条件和资源而取得的成就感到心安理得和称心如意。

贪欲更多的成就,本身不是谬误,但不能以人为本,欲望为主,纵欲豪情,逆天背道,目标导向,目的为上;这样的行为必然违背客观规律,违反自然法则,超越现实条件,不顾自然环境,结果一定会给江山社稷造成灾难,给黎民百姓带来祸害。追求更好的结果,应该是尊天守道,着眼自然,提升能力水平,拓展资源供应,改善自然环境,不以结果论是非,不用目标为导向,尽量创造条件,努力配置资源,尽人事,听天命,不求功成名就,但求问心无愧。不欲自己获得何等结果,但求可以做出多少奉献,天理公平,大道正义,自然一定会有相应的奖赏。

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大干快上,发展经济,扩充军备的苏联最终获得了四分五裂,名落孙山的下场,若能做到毫无目的自我完善,毫无贪欲的自我发展,必然能够称霸世界。因为欲望难以克制,有点能力就出来管事,有点小钱就去作为终究导致世界各国此起彼伏,但是西方国家总的趋势是孤芳自赏,自我发展,自乐其俗,自美其服。

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坚持客观条件为导向,反对主观愿望为导向;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想揽瓷器活,先搞金刚钻。登场前,练好功夫,会谈前,备好资料,推销前,搞好产品。否则,就会登台出丑,前功尽弃;会谈无果,浪费时间;客户拒绝,生意惨淡。干工作,搞事业,办企业,做产品的基本原则是,明晰天理大道,明白事业道理,设定追求目标,准备充分条件,建立有效系统。水到渠成,功到自成。

相关文章

  • 解读《道德经》之46-1:知足避祸

    “祸莫大于不知足”出自第46章,意思是说 祸害没有大于不知道满足;不知道满足是最大的祸害。 自然灾害,偶然伤害虽然...

  • 读书//“知足”与“不足”

    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46章 知“不足”所以知足 不知“知足”,所以“不知足” “不足”可以知足 “不知足...

  • 减 少 贪 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经》 物流公...

  • 道德经解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解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自《道德经》第44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

  • 多知足,少贪欲

    “知足”一词出自《道德经》中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且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

  • 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强调“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这句古语,时刻警醒世...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源自《道德经》 【译文】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害了,没有比...

  • 悟我之心20180107

    道德经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

  • 知足是福

    老子《道德经》第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天底下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知足,...

  • 《道德经》读书笔记(20)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道德经》之46-1:知足避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l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