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画画,“像”是基础条件。虽然,画画的终极的目标固然不在像,而画画的基础的条件不能不是像,写作也一样。
以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为例。
训练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果他写的是“丰县的飞龙湖”,不能写出来是“杭州西湖”的模样,尽管杭州西湖更美;如果他写的是“丰县凤鸣塔”,就不能写出来和“西湖雷锋塔”一样,尽管这两座塔很相似;如果学生写的是“橘子”,不能写出来是“橙子”的样子,如果写的是榴莲,不能写出来让人怀疑是“菠萝蜜”……写什么像什么,才能让读者明白。就像画画一样,如果一幅画挂在墙上,别人看了还要猜所画何物,这未免太费人心神。
训练写人的文章,更应该“像”。无论学生写谁,这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能写的同学都长一个样——“我的同桌很漂亮。她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中等身材。乌黑发亮的头发扎成了马尾辫,显得格外精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镶嵌在带着酒窝的脸上,一口洁白的牙齿,让她笑起来很美……”如果孩子们的女同学都长成这样,也是一件挺可怕的事。《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皮皮,她之所以有魅力,让人特别喜欢,粉丝无数,或许就是因为她“像”一个真孩子,就像《家有儿女》里的刘星一样。我们训练孩子写同学的时候,不妨让写的同学读一读,让其他人猜一猜写的是谁。如果猜对了,就说明写的“像”。
如果仅仅是写得“像”,也不能称之为“好文”,叶老说,还应该有点“旁的什么”。
“像”,是眼之所见,是基础条件,如同房子的地基。“旁的什么”,就应该是心之所见,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文章的精魂。
以我们老师写作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练笔——小品、随笔、杂感、速写等,来达到“你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
让读者既能明白我们眼里所见的,又能明白我们心里所见的,这样就好。
就像我们读了钟璞的《紫藤萝瀑布》,不仅仅看到了紫藤萝的这种花,也看到了和花一样的人,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就像我们读了王长敏的《凝望一棵开花的树》,不仅仅看到满树繁花,也能看到生命的力量,领悟生活的真谛;就像我们读了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不仅仅看到一棵桃树的成长,也 看到了作者的模样……
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任何人,当我们能够把眼里所见和心里所见付诸笔端,“像”里“像”外都关照,用我手写我心,让读者明明白白,我们的文章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