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想法大赞,救穷不救富是现今仍应提倡的救济思想。
冉子(冉求,冉有)不知是人太老实呢还是一心想巴结公西赤,人家出使齐国轻裘肥马,明显不差钱嘛。他居然帮人家老娘申请救济粮,还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追加数量,甚至远超孔夫子批准。
在公冶长篇5.8中孟武伯问..仁乎?...“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正好涉及本文中3位男士:孔子、冉子、公西赤。公西赤按照孔夫子的说法当使者正合适他的工作,而冉子完全不符合孔夫子的眼光,如果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遇到一个冉子这样大手大脚的管家,还讲仁呢,立刻把人家家底败精光,集体喊饿去吧。
说明老夫子看人的眼光不怎么滴,时灵时不灵。看事的眼光倒是蛮准,孔夫子自己都不是富人,有必要给富人锦上添花吗?
【原文】
6•4 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请益。曰:“与之庾(5)。”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济富。”
【注释】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周:周济、救济。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评析】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