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有这样一个人:
他出身乡野,连最简单的文章都背诵不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可就是这样的“笨人”,最终却成了世人眼中的“完人”。
他就是曾国藩。
冯唐说:读曾国藩的书最多、最勤,也最有收获。
1..曾国藩:“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才,不看智商,不看情商,不看我们市面上流行的角度,而看他的志向。
2. 曾国藩:“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做事,应该慢慢来做,努力来做,知道这件事情很难,一点一点去克服,不能求成名太早,也不能求出现效果太快。
3. 曾国藩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之后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并不是说你熬过这一关、熬过这个困境,就好了,你会发现它是循环往复的。
4.曾国藩:“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
认,就是认可这件事,因为我是一个笨拙的读书人。失去某些机会、某些钱财、某些利益、某些名,无所谓,而且这是应当的,我认。不要把它当成一件坏事,在油腻的世界里做个笨拙的读书人是件好事。
5.曾国藩:“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我们经常会有一个巨大的困扰:这件事我必须做,但是我真的没有天赋把它做好,怎么办?两个字解决这个问题——“有常”。简单地说,就是坚持,没天赋也能活,甚至能活得挺好。
6. 曾国藩:“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好处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核心只有两点:一是节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二是自立自强,强在内心。
7.曾国藩:“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做事要勇猛精进,处世要豁达恬淡。这也是曾国藩强调的“刚柔相济”,用平常心处世,用进取心做事。
8. 曾国藩:“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事情能不能成,你能控制的最多也就三成,七成是天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大势、其他人怎么配合、竞争情况等等。
9. 曾国藩说:“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向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
这实际上说的是人生态度,也是工作态度。不要着急立山头,不要着急称王称霸。
10.曾国藩: “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
你不舒服,身心被压制了,很多东西想不清楚,焦虑,这是把你磨炼成英雄的时候。
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释义: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留恋,活在当下,做事不要思前想后,保持心绪不杂乱,对未来无法预测的事,不要刻意逢迎。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释义: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从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骄傲而失败。
3、观其志,苦其心,
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释义:坚强意志,让心经受苦难,让身体得到锻,如此,事情不管大小,必定会有所成就。
4、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
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释义: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极其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克服这些困难,就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5、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释义: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如果过于柔和,就会失去自我,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与目标;如果过于刚强,就可能在逆境中破碎,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好的办法是刚柔并济。
如果你很好奇怎么成事?不妨去读读曾国藩。家世背景、智力、性格里里外外都很普的他,如何千古一人,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成事心法,几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参考的成功模型。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科考光秀才之位就考取7次,入京与自我戒断;戒烟就折腾了3次,组建湘军备受鄙夷,身边人或死或走,中途父亲去世,人生陷入至暗。再度出山,带领团队取得太平天国胜利。
在他身上,只有一个成事秘诀:别人做一你做百,别人做十你做千。
别人花2个小时写作,我花3、4个小时写;别人一天到晚刷短剧,忙着购物,我一天到晚研究赚钱思维,写作搞钱;别人熬夜折腾身体跟血脉,我就好好休养,明日再继续。
克服惰性,死磕自己,把时间跟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隔绝外部噪音。
做的都是笨功夫,得到的全是真本事。
你只需要抬头赶路,低头做事,潜心修炼,默默变强,最差不过大器晚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