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烫头发,在理发老师的大力营销之下,终于办了会员,消费400多元,最后充值了1000多元。后来有一次再去时,挑了一个他们店里价格便宜的理发老师。我和朋友两个人总共十几分钟,人家给理完了。而旁边价格高点的,才理了一点点。再抬头看看刚刚理过的头发,失望之心立马放弃了这家理发店。里面的钱也等着再去烫头发时用吧。仔细想一想,办了会员,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会员的模式。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美发连锁店,他每开一家店需要的前期投入为10w,一个老板前期只有10w,那么他只能开一家店。在没有会员模式时,消费者去消费一次,美发店会有收入,除去店面经营成本,每年也剩不下多少钱。老板要开一家新店,那不知得多长时间。当会员模式出现后,提前收钱成为了现实,老板可用多下来的资金开分店,分店再推会员,分店继续开拓新店。这就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吸引资金迅速发展的阶段。
对于消费者来说,理发是硬需,每年都得消费十几次。既然店里有优惠,办会员可以降低单次平均消费金额,并且还送一次,何乐而不为。把现有的小钱投入到理发店里,长远来看,能省不少钱,于是,大家基本都会考虑会员。
对于美发老板来说,虽然单次服务收的费用变低了,利用会员模式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并且可大量聚集资金。资金充裕之后再可开分店,分店又可以将附近的消费者引到店里,所以会员生钱,分店生分店的模式就开始了,老板也能越做越大。
再比如有一家面包店,也用会员模式聚集资金。它在店里推出满32元就可再送一个5元左右的面包。充值200元就可送30元。种种类似的,会让你本来计划买25元的东西,结果最后买了40多元的,本来计划这些店就去一次,结果因为充值卡里有钱,就会不停去消费。
在几年前有这么一个词--流量为王。所有能进店的消费者,都是潜在资金入口,把握好,能刺激消费者去消费更多东西。所以当支付宝和微信出现时,很多人都慌了,其中移动公司也在内。之前人们交话费,必须得去营业厅,而现在不需要了,门店再也没有之前那么门庭若市,越来越凄凉。当然移动也有自己线上运营,但被支付宝、微信分走本属于自己的流量,可见移动缺少一个大家需要的会员。
无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还是站在商家,消费圈原本就是一个平衡,消费者买这家东西多了,那一家就会少;这个店家卖东西多了,那个店家随之减少。所以消费就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商家若能抓住消费者的心,做良心产品,推良心套餐,也就会让彼此更加和谐美好。
回过头来看看我办美发店会员的例子,其实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可是具体在操作细节上,出现了问题。美发店老板肯定没有意识到他有这么一个员工。对于整个店来说我一个人影响不大,但是我周围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么一个美发店的故事。
这个世界本就是强者的时代,稍微疏忽,可能将自己带入到万劫不复的下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聪明人需要更加努力,将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都是聪明人!
网友评论